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超级师坊” 培育“工匠金师”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2日12版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做知创”合一为理念,自2015年起系统构建“超级师坊”模式,培育“精专特新”的“工匠金师”,有效破解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教师发展新范式。

构建“四导四手四域”体系,系统培育“工匠金师”。学校以“超大导师、超群云梯、超链场域”为支柱,打造“四导四手四域”培育机制。“超大导师”整合教学名师、金牌导师、首席技师与卓越工程师,通过传导精神、指导专业、训导技能、创导研发,实现跨域协同育人。“超群云梯”依据教师成长规律,设置“新手、熟手、能手、高手”四阶路径,配套差异化培养机制,助推教师阶梯式成长。“超链场域”通过文化工坊、教学车间、生产现场、研创平台四维联动,形成“铸魂、砺技、淬能、拓新”全息生态。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1%,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

创新机制激活内生动能,强化实践与制度保障。学校通过实施“一师一案”成长工程,实现教师5年规划全覆盖,92%的教师提前达成阶段目标。校企共建43个“师坊”、29个省级以上产教平台,形成“精准选择、阶梯赋能、硬核认证”的闭环体系。将“精专特新”成果纳入职称评审与绩效考核,推行企业实践学时认证机制,要求每位教师年均完成80学时企业实践,显著提升教师参与实战和创新的积极性。

成果辐射广泛,形成职教师资培育品牌。学校牵头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近1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近200名“工匠金师”;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55门;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教师培养模式入选全国“双师型”教师建设典型案例。

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彰显示范引领价值。学校毕业生留湘就业率达71%,聚焦智造领域,服务企业技改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唐秀永团队获上市公司5000万元投资。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超级师坊”为核心模式,积极培育“工匠金师”,实现了高职教师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塑”的跨越,为新时代职教师资建设提供了“机电样本”。面向新征程,学校将持续深化机制改革,努力培养更多“金师”。

(作者:李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