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批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教办职成〔2025〕229号
发布时间:2025-09-09 信息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我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积极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第二批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产业园区为基础,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职业学校主体作用,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涵建设,统筹规范现有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培育建设新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不断深化多主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引导职业学校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转变,推动职业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
二、建设条件
(一)产教资源基础丰富。联合体依托的产业园区等级为国家级、省级园区,总产值(亿元)在省内位于前列,园区主导产业列入市域重点产业目录。牵头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企业近三年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总投入100万元以上。牵头学校办学能力高、产教融合质量高,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园区的产业匹配度高。
(二)组织治理机制完备。在市级政府领导下,园区、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工业信息化、商务等部门建立密切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联合体内各类主体协同配合,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达到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要求。
(三)人才培养取得突破。开展“五金”建设,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并取得实际成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联合体内中职、高职、本科学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学生,普遍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
(四)有效服务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实现产业、专业、就业联动。联合体内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支持联合体内职业学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五)保障条件切实到位。落实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制定促进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安排专项经费和日常经费投入,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
三、建设任务
(一)深化“四个合作”
1.合作办学。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多主体、多形式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校企建设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县域办学。紧密对接区域和企业发展需求,梳理核心产品清单、技术需求清单、人才需求清单,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
2.合作育人。率先在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广泛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提高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一体化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本科学校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为学校学生和企业职工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提供有效路径。
3.合作就业。紧贴区域发展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产业、专业、就业联动。搭建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本地就业率。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指导企业根据生产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4.合作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集体会商、工作项目、桥接平台、市场运作等运行方式,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瞄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依托联合体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转化中心,提高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专利转化到款额,服务成果转化、产品中试、技术升级、工艺革新。统筹各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和需求,支持联合体内学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国际合作机制,在推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作用,有力服务联合体内企业“走出去”。
(二)推进“五金”建设
1.推进专业建设。结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学校专业设置与园区产业协调联动机制,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将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相结合。确定联合体重点建设专业清单、改造升级专业清单、限制撤销专业清单,设置体现联合体特色的专业方向,重点建设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金专业”。
2.推进课程建设。以学生能力建设为导向,组织联合体内职业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园区企业生产流程与任务,瞄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梳理生产环节技术要求、工序流程、典型职业能力等,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打造一批体现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金课程”。
3.推进教材建设。聘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数字技术,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转化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引入企业操作手册、培训手册、培训包,开发包含工作计划书、质量检测手册、工具书、文件清单等内容的工作手册式教材、新形态教材,打造体现区域和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金教材”。
4.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探索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具备教学经验的技术能手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有组织地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培训中心实岗锻炼。校企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数字素养,打造职业教育“金师”。
5.推进实习实训建设。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以生产实践一线真实情境为标准改革实习实训,基于企业生产真任务、真场景、真过程、真产品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打造职业教育“金基地”,构建与企业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相一致的实习实训体系。联合体内企业按一定岗位比例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真本领。
四、组织实施
(一)申报对象
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组织申报。园区包括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牵头单位包括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管委会)、牵头学校、牵头企业。
本批次拟建设10个左右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可各申报1个。一个产业园区最多申报一个联合体,一个企业、学校最多牵头建设一个联合体,已认定为省级联合体的不重复申报。
(二)申报流程
1.在政府领导下,明确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牵头单位,由各地市教育局组织申报。
2.申报单位对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标(详见附件1),填写《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书》(附件2)及支撑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3)纸质版加盖公章各1份,于10月10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同时提交电子版至指定邮箱。
3.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申报材料,视情开展实地考察,择优确定第二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名单。
(三)工作要求
1.积极组织申报。各地要紧紧围绕市域产业布局和发展实际,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时间节点和细化措施,高效、高质量推动第二批联合体的申报、建设工作。
2.规范建设发展。省教育厅将分批培育建设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首批在建省级联合体要按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标,从深化“四个合作”、推进“五金”建设等方面,对照查摆问题,规范建设发展。省教育厅拟安排对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另行通知),评估情况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建设工作不积极、建设成效不明显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将建立退出机制;对建设成效明显、质量高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将重点推荐申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3.及时报送材料。材料报送地址:郑州市正光路11号省教育厅职成教处D822(如需邮寄,请使用中国邮政EMS)
电子邮箱:zhijiaochu2021@126.com
省教育厅联系人:庞 曼 电话:0371-69691788
2025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