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两院三平台”建设,打造“职教出海”品牌
发布时间:2025-08-28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8日 07版)
在经济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正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全球化新生态。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纺专”)积极主动顺应时代需求,以“两院三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路径,从留学生培养到中外合作办学,从共建海外“嫘祖学院”到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同时,学校长期深耕纺织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依托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执行院校、四川省织绣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资源,在“职教出海”过程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打造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引入国际认证标准,输出本土优质资源,中外互鉴推动“两院”建设
针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化程度不高、国际影响力不足等痛点与难点问题,成都纺专在实践中探索出“对标国际标准→本土化标准再造→优质职教资源出海”三步走路径。
共建国际标准研究院。成都纺专在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于2022年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中方办公室共建纺织服装类专业国际标准研究院。这一创新平台通过引入英国资历框架(RQF)和欧洲资历框架(EQF),对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纺织技术等核心专业进行系统性、标准化改造,并开展专业国际化认证和纺织服装国际标准研究与建设。
经过两年攻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成功通过国际认证,成为获得英国资历框架5级认证的服装类专业。同时,学校精准对接坦桑尼亚在皮革和纺织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推出《纺织服装材料》《纺织品跟单》等优秀课程在线资源,助力坦桑尼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坦桑尼亚教育部开发纺织技术员5级和皮革技术员5级两个职业岗位标准,推动纺织服装教育标准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共建海外“嫘祖学院”。成都纺专与老挝的教育国际合作始于2013年,10余年来为中老昆万铁路、老挝磨丁经济特区、“走出去”中资企业等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留学生。依托丰厚的专业资源,学校于2020年在老挝琅南塔师范学院设立海外“嫘祖学院”,创新“中文+职业技能+文化素养”三维培养模式,开设服装、建筑、物流专业,输出三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及专业所属98门课程标准,成为老挝琅南塔省教育体育厅认可的专业标准。
“嫘祖学院”采用“1+2”分段培养机制,学生在老挝完成语言与基础课程后,到成都纺专进行为期两年的深化学习。建筑工程技术2019级“嫘祖生”康瑞在成都纺专学习期间,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在2021年“汉语桥”——东盟留学生演讲和征文大赛斩获多个奖项。毕业后,他在老挝磨丁经济特区从事道路和桥梁工程建设工作。“今天,我的工作与生活依然和中国紧密相连。”康瑞说,“能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出一点力,我内心感到无比自豪,对老挝的明天更加充满期待。”
迄今为止,老挝琅南塔“嫘祖学院”累计培养老挝本土学生逾500人,成为成都纺专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东南亚“桥头堡”。学生在中国-东盟汉字听写大赛、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中国-东盟首届学生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多个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单项大奖,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多次表彰学校教师和教学成果。
以海外“嫘祖学院”为基础,成都纺专继续拓展海外办学版图。今年4月,学校与老挝乌多姆赛省教育厅签署共建协议,将在该国建设第二个海外“嫘祖学院”。这标志着学校将为更多老挝学生提供优质的中国职业教育资源,也将为当地中资企业培养更多本土高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学校先后在老挝、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建立了多个海外实训基地,配套开发国际双语的活页式精品培训课程资源包,为当地产业园区开展员工培训,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所在国家(地区)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整合蜀锦、蜀绣等纺织非遗资源,借鉴已有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以“工坊式”教学推动非遗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受到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柬埔寨万盛工业园的肯定。
搭建国际职教联盟,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多元汇智推动“三平台”建设
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自2015年起,成都纺专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支持下,牵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周,迄今已连续举办10年,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师生来华交流,已成为四川省教育国际交流品牌项目。历届“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周期间,学校携手中外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非遗大师、传承人等,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艺术职业教育论坛、中外非遗集市等活动,为多国传统文化展示、工匠技艺传承、艺术人才培养搭建了交流互鉴和推广传播的平台。
通过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周项目实施,学校牵头建立了“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依托联盟资源主办“邛窑杯”“古蜀之光——三星堆”及“邑路有礼”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吸引了2000余人参赛。学校还先后组织200余名“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开展杜甫草堂诗歌研学、重庆荣昌陶艺研学和绵竹年画研学等“中文+”研学工坊系列活动,让国际学生的中文课堂“行走起来”,有效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国内外职业院校、机构、企业合作,共同搭建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及全球工匠联盟(亚太区)等国际职教联盟,汇聚世界先进职教资源,推广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促进国际先进产业技术与教育技术资源整合。
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扩大了学校影响力,促成了学校与海外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合作。2017年,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的教授应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对学校进行了深度考察,于2018年初与学校签订了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博士生2名,开创了四川省高职院校参与共同培养国际博士留学生的先河。其中一名博士生Muluneh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明显加强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我相信,因为这个倡议会有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合作也会增多。”
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和办学理念,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英国南埃克斯学院联办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累计培养近300名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海外深造率达15%。与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由美术学院联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发特色课程,形成“意大利设计理念+蜀地非遗技艺”融合课程体系,设立意大利品牌设计师工作室,推动蜀锦蜀绣非遗国际化和产品时尚化,促进国外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创新。今年底,又将有5名中意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赴佛罗伦萨自由美术学院开启本科学习。近日,学校与日本东亚大学签署“2+2”国际联合培养合作项目协议,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签约共建产业学院,进一步扩大了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朋友圈”。
建设国际产学合作平台。近三年,成都纺专先后成功申报并建成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中德SGAVE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瑞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等多个国际产学合作项目。学校结合施耐德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积极携手特锐德川开电气、施耐德电气、中软国际、华为等中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和成渝地区输配电装备制造产教联盟等产学合作平台,推动教育与产业紧密衔接,为中外学生提供“校中厂”“厂中校”“订单班”等丰富的实践基地,也为中外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人才保障,推动了国际产学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
通过“两院三平台”建设,成都纺专“职教出海”已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培养了大量掌握先进技术、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职业人才,强化课程体系和师资国际化建设,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输出中国纺织职教标准与资源,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持。
未来,成都纺专将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领域与深度,加强国际产学研合作,创新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擦亮职教品牌,研发输出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贡献力量,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