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从“课堂练手”到“职场上手”
发布时间:2025-08-27 信息来源: 《工人日报》(2025年08月27日 06版)
“这款是我们新研发的芒果慕斯,欢迎品尝。” 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二路的原麦时光店里,21岁的店长马心茹先微笑着向顾客推荐新品,然后又转身娴熟地指导店员调整陈列。这位刚毕业半年的年轻人,仅用一年就完成了从实习生到店长的跨越。
“这都得益于学校的实训课,让我既会做西点,又懂门店管理。”马心茹口中的“神奇课堂”,正是秦皇岛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动缩影。
马心茹的成长轨迹,离不开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2024年1月,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康养系与原麦时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起500平方米的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出场地设备,企业出原料和技术骨干,‘前店后场’模式让学生边学边练。” 该系主任高媛介绍,烘焙车间是实训教室,前场门店则是实战战场,从裱花技法、成本核算到库房管理,均由企业导师现场指导,“作业即产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轨职场。
在秦皇国际大酒店,十几位年轻“员工”正忙碌于礼宾、客房、餐饮等岗位——他们是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生。“这些学生比社招员工更快上手,服务标准掌握得更扎实。” 酒店办公室主任周爱丽感慨道。作为20多年前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她亲眼见证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这种对接在订单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长城汽车订单班”,从学生入校起就嵌入企业课程:企业技术骨干定期授课,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毕业后直接优先转正。该校旅游商贸教研室主任赵秦松认为,无论是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还是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运营,让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市场需要的产教融合,正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
今年,秦皇岛全市各职业院校共开设订单班75个,这种形式有力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职业教育的活力,更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响应。今年,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新增母婴照护方向,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发课程,7月招生即满额。全市各职业院校聚焦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新增中医康复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生物制药工艺等专业21个,5.58万名在校生中,90%以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人才培育必须与市场同频。”赵秦松表示,从烘焙实训到母婴照护课程,从汽车订单班到无人机专业,核心都是让“课堂跟着产业走,技能围着需求转”。
如今,这样的产教融合实践已在秦皇岛全面铺开。各职业院校立足当地产业链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推进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通过实训基地、订单培养、专业动态调整,职业教育正在从“纸上谈兵”转向“实战育人”。
秦皇岛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科科长魏媛媛表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通过稳定的技能人才输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特约记者 朱润胜;通讯员 储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