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聚力五大核心能力培养产教融合绘就新质生产力蓝图


发布时间:2025-08-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数字化浪潮滚滚向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日日翻新。谁能抓住机遇、匹配岗位,谁就拥有未来。”近年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锚定“沟通协作、跨界融合、创新学习、数字运用、国际视野”五大核心能力,抢先布局“产教综合体”,打造“1235动态标准引擎”,率先构建“训—展—创—证”四位一体实践生态,为新质生产力产业持续输送“能交流、懂技术、善创新、会数字、具全球眼光”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被多家媒体誉为“新职业孵化器”和“高职院校的敏捷工厂”。

一、瞄准时代脉搏:五大核心能力锚定新质生产力

跨境电商运营、无人机群飞规划、生成式AI动画、绿色低碳治理一批批新职业的闪亮登场,刷新了就业版图,也重塑了人才标准。调研显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产业链,在“任务导向、平台协同、创新突围”的新型就业形态中,“沟通协作、跨界融合、创新学习、数字运用、国际视野”成为劳动者必备的“时代通用语”。鉴于此,学院把“五能”写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2030行动计划”,提出“专业技能+核心能力”双轮驱动的新范式,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新兴产业的舞台上自信亮相、从容打擂。

二、再造育人机制:产教综合体激活育人生态

1.资本联结,实体运行。学院与34家自建企业、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产教综合体”,以51%:49%的股权结构组建理事会,实现决策共商、资源共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导师全年驻校不少于150·次,师生参与真实项目获利后按比例分红,教学与生产“零时差”对接。

2.“1235动态标准引擎”敏捷迭代。紧盯“产业需求—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标准升级”五个环节,每学期动态更新培养标准,让产线上的新设备、新流程、新岗位最快5周就能映射到课堂;校企共创课程标准55套,实训方案27个,平均缩短专业更新周期30%。

三、重塑课程体系:跨岗递进跨域融合模块化课程

“把无人机带进艺术课堂,把AI算法带进民航服务,把巴蜀文化带进形体仪态。”这是学生们对学院课程的调侃。事实上,“跨域融合”已成为课程模块的亮点,全校必修“无人机操控”“电商直播”两门核心课程学时各120,覆盖率100%。“人人学无人机、个个会直播”已在校园蔚然成风140门模块化课程覆盖电商+AI、无人机+农业、艺术+智能制造等12大领域;38项新岗位标准、88个真实项目穿插其中,学生入校即接触“趋势任务”,毕业时已掌握多领域解决方案。

四、深耕实践路径:训展创证四环驱动能力成长

1.训夯基固本。晨练英语、训体能,白天情境演练、周内院级成长沟通教育、无人机巡飞和电商直播周,消防应急演练月度校级舞台竞技。“日—周—月”训练闭环让学生基本功全覆盖、常态化。

2.展多元展示。150余场“班级—院级—校级—社会央视”五级展示,持续举办“企业主题周”“链主企业体验日”等常态化招聘会,学生成果在线直播、短视频多端推送,企业导师在线点评,“展示即教学、展示即招聘”成为校内外共识。

3.创真实任务。学院依托“青创谷”“数字助农”项目,每年滚动孵化150个学生创新团队,累计成交额突破1100万元,“在校就创业”不再是口号。

4.证权威认证。学院建成民航CCAR-147执照、无人机驾驶、数字营销等27个考点,开展108项新兴技能培训。证书数据实时回流人才大数据平台,反向驱动课程再升级。

五、赋能智慧画像:精准数据助力个性化成长

基于大数据的“核心能力画像系统”把“五能”细化为30项质控点,通过学习行为、项目表现、企业评价、竞赛成绩等多源数据自动生成学生“能力雷达图”。平台每日推送“能力短板提示”,每学期发布《核心能力达成报告》,指导教师改进教学、企业调整实训任务、学生选择个性化提升路径。

六、彰显改革成效: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1.学生成长可度量。数智平台数据显示,学生“五能”综合达标率93%,数字运用能力平均提升18%。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智能飞行器赛项银奖,全国赛一等奖、二等奖百余项。

2.就业质量硬指标。近三年整体就业率94.16%,进入头部企业的比例由22%增至42.2%,岗位磨合期平均缩短20%,用人单位满意度95.6%。企业来函表扬3100余封,“要学生就要西航”成为民航业内共识。

3.社会服务显担当。无人机植保测绘31万亩、直播带货农特产品250万元、数字助农增收12%,学院被授予“产教融合创新标杆”。同时,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基地已服务10万余名中小学生,区域辐射效应显著。成果被青岛航院、宿州航院30余所院校借鉴,教育部主管部门和等主流媒体报道70余次面向“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生命健康”三大未来产业,实现与新职业共生,与新产业共兴西航已启动核心能力2.0”升级计划“沟通协作”中融入跨文化交际,在“跨界融合”中强化AI 智能体应用,在“创新学习”中引入自适应课程推荐,在“数字运用”中融入区块链可信存证,在“国际视野”中开设海外沉浸式研学项目。学院将持续深化“资本+标准+平台”一体化改革,努力把校园建成灵活开放的“新职业孵化场”,用五大核心能力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为区域乃至国家新质生产力产业汇聚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校园课堂到产业一线,“五能”如五支桨,激扬了高职育人的“大船”。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育人实践表明:当教育拥抱产业,用动态标准引擎驱动人才培养,用产教综合体激活体制机制,用“五能”指引学生成长,职业教育就能驶向深蓝,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澎湃技术技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