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职院:深化中日合作办学项目 推动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22日03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日本杉野服饰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标准融合、实践创新和数字赋能,成功打造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筑牢根基,践行“工匠精神”育人机制。为筑牢育人根基,在项目“引进来”的同时,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是将“工匠精神”与“红帮精神”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并强调艺术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二是通过优化组织建设,实施“中华服饰文化+专业”特色项目,专注于将思政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和工艺等教学中,如“厚植爱国情怀 弘扬廉洁之风”主题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相融合、“中国服饰文化”主题与服装产品设计相结合等,引导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展示中国革命历史主题的服装设计作品。

  融合双标准,构建职业岗位课程体系。合作双方以“标准融合”为锚点,重构人才培养内核,围绕服装设计与工艺的职业岗位需求开发课程体系,将职业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合作项目共设33门课程,其中13门为日方课程,占总课程的39.4%。课程内容包括CAD制版技术、装饰技法等多个方面,实现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形成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岗位实习四大模块的完整课程体系。针对服装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团队开发了服装3D数字化国际职业标准,结合行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装饰技法课程,突出个性化定制需求。

  实施三元协同机制,构建“艺工结合”新路径。合作项目积极探索并实施“外、中、企”三元协同机制,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联动校内外实践平台、对接产业前沿技术与工艺,推动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艺工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为了有效培育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项目以卓越技师、技能社团等多样化教学形式为抓手,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竞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2024年5月,48套由中日合作项目学生创作的毕业设计作品在宁波文创港1号馆惊艳亮相,充分展现了东方美学与现代工艺交融的独特魅力,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业成果,还为他们提供了珍贵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合作项目通过深入调研行业需求,精准引入前沿的CAD制版技术、3D虚拟设计等工具及理念。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紧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纵向衔接与横向支撑的深度调整,将CAD数字化制版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核心,助力学生更高效地开展服装制版工作;新开设的3D虚拟设计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数字化设计技能。同时,积极引进日本杉野服饰大学的先进教具和教材,建设国际化双语数字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发系列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资源。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在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下开展服装设计与制作的沉浸式练习,有效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在教学模式上,推行“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流程与方法,注重讲练结合与师生互动,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实效。此外,合作项目还构建了完备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创新实施“333+1”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精准监控学习进度与效果、详细记录课堂过程、充分展示教学成果以及全面检验教学成效等举措,实现教学质量的闭环提升。该体系深度融合了教学评价环节的改革,为服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针对核心专业课程,合作项目采用外教与助理协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掌握数字化技艺的同时夯实理论基础,实现“匠心育人”的目标。

  共建一流实训基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双方共同打造了多个现代化实训场所,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及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纺织服装教育实训基地等。同时,学校与雅戈尔等12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如博洋服饰集团实训基地2024年接纳90名学生,通过实地学习与团队协作,完成了“时尚产业调研”等课程任务。2024年,“智能一体化服装实验室设备购置(中日)”项目顺利完工,为专业课程配备了专业的教学设备,助力学生有效提升数字化设计的实践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2024年年末,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展厅建设完成,合作办学成果得以常态化展示。此外,学校还与多家服装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渠道,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如2024年有15件以上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不仅是对学生创意的肯定,也彰显了合作项目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

  (作者:姚其红 陆银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