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 立心立魂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发布时间:2025-07-19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19日04版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推荐等智能技术迅速革新。面对其对社会发展、媒介生态、人的思维与认知等带来的巨大影响,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守正创新,依托2023年度党建研究会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研究”等加强理论研究,多措并举,推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人民至上,以“师生为本”定准意识形态建设基调
自媒体时代,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力报道师生群众的干事创业精神、荣誉成果,以及师生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更多镜头对准师生,把更多版面留给师生。积极占领新媒体平台,构建权威媒体矩阵,以贴近师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运用“议程设置”引导师生话语内容,激发师生热情,把满足师生精神需求同提升师生精神层次相结合,把丰富师生精神世界同增强师生精神力量相结合,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针对性。
坚持党的领导,以“双五机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系
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一是探索构建意识形态“五责联动”工作机制,即学校党委承担主责抓大局,二级党组织党政同责抓落实,党支部守土尽责抓执行,党委宣传部明责督责抓统筹,归口管理部门各负其责抓实效。通过明晰五个责任主体的主要责任,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二是探索构建以“制度管事、队伍干事、研判防事、调研明事、检查督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一体”工作机制,形成“五事共治”完整工作闭环,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细落实。学校既通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划分具体责任,又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做好联动协同工作,在明确责任上构建管党治党责任共同体,在完善机制上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及中心工作相结合,在参与主体上强化政治意识、主动意识、忧患意识,建强多主体参与的工作队伍,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合力。
坚持培根铸魂,以“四级联动”抓实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理论武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抓紧抓实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完善“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党员—青年学生”的“四级联动”学习机制,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推进理论大众化上下功夫,着眼常态化全覆盖,通过设立“微党课”“实践课堂”,将“讲理论”变为“讲故事”,将“专家讲”变为“大家讲”,用师生听得懂、记得住、能明白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广大师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坚持守正创新,以“双量驱动”培育传播新动能
守正方面,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创新方面,一是坚持“第二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师生文化自信,实现价值引领。二是在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与形式创新上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以“正能量+大流量”激发传播新动能。学校深入推进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加大新闻线索收集和选题策划力度,立足学校资源强化创意短视频、视频直播等方式的运用,注重用身边小故事阐发大道理,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用足、用好校园里可亲可敬、可触可感的先进事迹,把北职大故事讲新、讲活。例如,学校创新策划推出的“电科圆桌会”“遇见榜样”“云端话成长”等系列报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师生反响热烈。
坚持系统观念,以“统筹兼顾”把握工作推进关键关系
学校在统筹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中注重把握好两对关系。一是做到“软硬结合”。通过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等“软”能力和加强技术管网体系建设的“硬”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与内容完善的同频共振。二是做到“攻守兼备”。“攻”即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为主的主动方针,用正面、主流声音占领阵地;“守”即遵循“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每月做好会商研判,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师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杜绝错误声音在校园传播。通过“攻”“守”同步,保持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向上向好的总体态势。
(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