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借产教融合之力,铺区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4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教育部工作安排,滨州职业学院围绕国家重点产业领域和区域主导产业,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攻坚实体运作,构筑协同治理机制,夯实产科教融合根基。
拓展实体平台。富集区域职教资源,面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医药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国家重大产业布局,牵头成立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6个实践中心,4个现场工程师学院。各载体间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育、技能实训、技术革新等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优化运行机制。打造理事会领导下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与副理事长,以《章程》《管理办法》《实践中心人事管理制度》等制度为抓手,在人员调配、科研攻关、效益分配、效果评价等方面推动组织建设运行。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持续破解制度障碍,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配套政策,支持符合产教融合条件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实践中心内的产教融合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优先保障产教融合类、实习实训类项目用地,政校企研合作建设用地划归科教用地管理,以充分激发企业等主体参与实践中心建设的积极性。
二、深耕人才培养,创构协同育人模式,厚植产科教融合优势。
校地协同集成产教资源。依托全市33个产业园、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与各县区开展全面合作,与中铝集团、魏桥集团等668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1084个。以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创建为依托,搭建“2平台+1中心+2终端+N应用”数字校园生态体系,建成集智慧康养、高端铝加工、航海技术、土木建筑于一体的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联合开发SPOC课程1235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39298条、存储量达634GB,建成一流核心课程2门,优质教材7种。跨界引育教学创新团队。依托10大专业群,实施“教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跨学科专业、跨产业企业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培育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各2个,培育全国优秀教师1人、二级教授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基地共建提升服务效能。依托产业龙头或规模以上企业建设“厂中校”等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28个,承接生产任务或工作业务,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开展生产性经营。近五年,累计开展非学历培训22万人次,年均4万多次。
三、强化技术服务,提升协同发展能级,激发产科教融合活力。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学校实施“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博士+原创技术”服务模式,通过下沉企业一线,走进生产车间,针对企业生产难题,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每年为企业带来1000余万元经济效益。将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成果反馈作用于科学研究,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实现了科研和实践良性互动。以乡村振兴战略指引培育优质高产良种。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工作,成功选育出“滨棉1号”“滨职棉1号”“滨职麦”“滨职豆”等良种,耐盐碱芒草新种质资源、抗(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等成果,助力“渤海粮仓”增产增收。依托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等高水平技术技能服务平台,打造“专业群+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聚焦生态纺织、智能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每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与技术革新百余项,全年技术服务到款额超7100万元。以区域特色产业支撑推广创新应用技术。立足滨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联合魏桥创业集团、渤海活塞、盟威戴卡等龙头企业,共同开展“机电设备数字化设计与虚拟调试”技术研发工作,开发“绳网封边全自动生产线”“轿车活塞高端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等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四、完善合作网络,拓展国际合作效益,拓宽产科教融合格局。
拓展中外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化办学规模。启动黄河三角洲职业教育国际化融合发展共同体,成立2个“班·墨学院”、摩洛哥海外分校和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滨州企业海外项目培训本土化高技能人才。招收来自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家语言留学生19名,完成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拓展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装备制造、纺织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战略,与区域重点企业开展合作,紧贴企业海外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优化课程内容,引进、开展有关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适应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合作共建柬埔寨海事学院,按照中国标准开发适应柬埔寨的教学标准与内容。拓展优秀师资团队,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强化教师团队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与芬兰、马来西亚等国际高校和教育集团合作,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聘任8名国外专家和外籍教师,首创线上直播+现场助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障知识讲授和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模式,同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合于专业和课程教学中。为教师提供海外培训学习机会,派出20余名教师到马来西亚等境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选派9名教师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