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百年富矿 “响”时代强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理响”宣讲团奏响强国建设“激昂旋律”
发布时间:2025-05-15 信息来源: 学校官网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响”宣讲团组建于2021年10月,在学校宣传统战部的领导下,以“‘理’百年精神富矿、‘响’时代强音”为成立初衷。几年来,宣讲团围绕百年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富矿、承载的英雄事迹、彰显的初心使命,基于校内学生专业特点、校外受众心理特点,精选宣讲内容,精心设计宣讲形式,扎实开展宣讲工作,涵养师生和群众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先后有22部宣讲作品获省级表彰,9个宣讲报告和3个宣讲微视频获大连市委宣传部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宣讲微视频表彰,宣讲团荣获“2024年度大连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凝聚合力,构建宣讲矩阵
学院党总支坚持高标准组建团队、规范化管理队伍、常态化提升能力,培养造就宣讲“主力军”。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精准确定选题和立足释疑解惑,破解“讲什么”的难题,最大限度回应受众关切问题;以积极整合资源,建立领导干部、教师骨干、学生骨干“三位一体”宣讲队伍,破解“谁来讲”的难题,构建宣讲网络;以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破解“怎么讲”的难题,竭力打造校内“红色讲堂”、开辟校外“行走课堂”。
打造校内“红色讲堂”,党史铸魂掷地有声
教师宣讲入脑,赓续红色血脉。2022年10月至今,宣讲团充分利用学校校史馆、工匠馆、非遗基地等红色殿堂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近50场,受众5000余人,宣讲教育将通史广角与人物特写相交织,党史与校史齐演进,将讲好中国故事与讲好职院故事相结合,大力宣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砥砺奋进向未来。2024年9月19日,3名宣讲教师在学校工匠馆完成首期“大连中华职业教育大讲堂”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直播宣讲,大连10所院校800余名师生线上参加,新华网、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宣讲“微课堂”,发挥教育“大作用”。宣讲团师生先后创制宣讲微课共38个,创制德法君、红小星、漫娃等虚拟人物动漫微宣讲作品11个。形式小而精、内容全而新的宣讲“小课堂”承载“大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微力量”传播“正能量”;宣讲成员负责的“青马思践”微信公众号获学校新媒体品牌培育立项并规范运行,总户数1505人,共发布课间“微”思政宣讲、大学生“微”思政宣讲等共421期,阅读总量84218人次。
学生宣讲入心,促进知行合一。教师组织学生宣讲团围绕“学党史 迎百年 担使命”“中国故事 精神盛宴”“做新时代追‘锋’好青年”等主题开展课前微宣讲,覆盖7600余人,学生变“听众”为“主讲人”,在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中,完成着一次次精神升华。
抗疫主题微宣讲,凝聚强大战“疫”合力。宣讲团牵头组织在全校思政课中开展“伟大抗疫精神微宣讲”156场,“疫情防控专题微宣讲”132场,讲“准”疫情防控政策,讲“透”政策选择原由,讲“活”抗疫育人课堂。抗疫主题微宣讲落实人文关怀、传递关心关爱,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培育人格。
开辟校外“行走课堂”,党史增信铮铮有声
“地标宣讲课”串联起辽宁丰富的红色资源。宣讲团组织学生立足辽宁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如丹东抗美援朝出征地、抚顺雷锋精神发祥地等“六地”宝贵资源,积极开展“家乡美”微课录制和宣讲活动37场,覆盖学生3700余人。通过对家乡红色地标的系统宣讲,让青年们的心灵在切实亲身体验中得以信念和精神的滋养。
“沉浸式宣讲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宣讲形式,将宣讲教育移步电影院。2021年10月22日,由学校宣传统战部和宣讲团联合举办的沉浸式宣讲课《“数”说抗美援朝》,将叙事勾勒与情境代入互为补充,通过10个具体数字将零散的红色故事“串珠成链”,追忆峥嵘岁月,还原历史真实,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新时代有志青年的实景对接、心灵连线。宣讲活动反响热烈,当日经大连电视台新闻播报,先后被学习强国、今日头条、辽宁高校党建微信平台、大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心理关怀专题宣讲,赋能个体成长。发挥宣讲团负责人主持的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智库优势,依托区域党建联合体服务项目,提供系列“悦心服务 美好来‘邻’”宣讲服务,先后为中革村革镇堡街道、星海湾街道等开展心理关怀主题宣讲8场,受众千余人,增进群众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美好生活获得感。
“点单式宣讲课”饱含温度接地气。宣讲团成员依托党建联合体服务项目,充分履行社会服务职责,采取“开门询单、基层点单、志愿送单”服务模式,先后对接1所中学、4个社区和5个街道,聚焦基层单位政治理论提升所需、精神扶贫所盼,运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乡土语言开展系列宣讲服务21场次,受众近2000人。
(文/郑春雨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