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落实六项措施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12日07版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浪潮中,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健康”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以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不断探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抓实“三全育人”,结合办学方向和专业实际,创新性开展“一跑一练一操”活动,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日一跑”活动夯实学生体能基础

依托校园道路高低错位的天然优势,借助数字手段赋能体育业余锻炼,构建“体育+科技”育人模式,建设符合实际的“理想体育”健康跑系统,设置固定区域线路、人脸识别打卡,敦促学生参与“一日一跑”。同时把健康跑里程按照30%的比例纳入期末考试成绩的指标。投入使用以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形成了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奔向操场的浓厚体育锻炼氛围。

“一日一练”活动强化学生技能基础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借助运动队、社团、传习所等载体,把民族传统体育和中医、康养专业定位相结合,多样化开展八段锦、太极拳习练,拓展课堂教学成果,推进体教融合,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项养生功法,传承体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一日一操”活动巩固体育锻炼成效

以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双核融通,对接岗位需求,结合医护专业实际,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等常见应急救护技能与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啦啦操训练相结合,创编了急救操,构建“体育+急救”特色品牌,在校园、社区全面推广,为体医融合提供有力借鉴。

急救教育是学校“健康学校”建设的一大亮点。学校立足办学定位,紧扣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急救文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贵在健康·守护健康”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做好“一课一技一证”教学服务,培育“敢急救、能急救、会急救、善急救”的新时代大健康人才。

以“急救大讲堂”上好新生“第一课”

作为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学校始终围绕“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抓好新生入校“第一课”急救知识培训,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多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邀请贵州省红十字救护培训师从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急救等方面进行授课。同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技精进”校训精神、专业领域的先进典型事迹等融入讲座内容,做到课课讲、期期讲,为后续的技能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急救大展示”练好学业“第一技”

学院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急救大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技术,选树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急救学习氛围。开展校园急救知识有奖采访趣味活动,不断锤炼医者仁心品质,磨砺救死扶伤技能。

以“急救大考核”握好毕业“第一证”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通过举办各类急救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提升他们的应急救护能力。联合市红十字会对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进行测评,为综合考核评分合格的学生颁发证书,这是学生毕业前获得的“第一证”,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份重要保障。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吴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