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4日08版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立足师范教育特色,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浸润等多维度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师德素养的幼教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课程建设 理论教学与价值引领并重

学校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以思政教育为主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场域。

优化思政课教学。学校大力建强思政课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思政课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推动学生成为价值观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形成“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良性循环;上好“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讲好思政故事,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价值定力,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强化课程思政渗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挖掘运用好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传统文化资源,深入阐释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注重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性融入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以深厚文化底蕴和道德思想铸牢学生职业操守。

实践育人 活动载体与行为养成结合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集中组队、分散实践等方式,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教育帮扶等实践活动,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东北抗联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等开展研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开展以“追溯红色记忆,传承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红色传承”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前往黑龙江省尚志市参观抗日烈士赵一曼纪念馆、尚志碑林(原赵尚志纪念馆)等地,引导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社会服务与专业结合。依托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区幼教服务”等实践活动,将价值观教育延伸至基层,在实践中践行“友善·奉献”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组织师生参加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志愿服务,以专业态度与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师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文化,为国家形象的展示贡献力量;与松松小镇联合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必修课程和拓展课程双课并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在周末、节假日以班级为单位到实践基地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涵养服务社会的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

文化浸润 校园环境与隐性教育协同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注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美育结合,践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艺术文化阵地建设。学校打造美育中心,以“化茧成蝶,振翅高飞”为主题开展书画艺术专业毕业作品汇报,设置文创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与脸谱、学生自主创业设计、木雕设计等展区,以艺术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展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艺术与思政融合。学校举行管乐团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由学生演绎《勇往直前进行曲》《友谊地久天长》等作品,用音乐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学校培育出更多具备艺术素养与综合才能的优秀人才。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学校举办系列寝室文化节,开展星级寝室评比大赛、“逐梦寝室,才艺展示”寝室才艺大赛、“寝室歌声悠扬,幼专唱响龙江”短视频创作大赛、“净化门户,美化起航”寝室净化美化行动、“我在寝室迎亚冬”创意艺术品大赛,以及优秀团体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提升学生寝室文化品位,强化寝室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

(作者:张泽林 聂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