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动漫人才成长的“万龙甲”
发布时间:2025-02-24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年02月24日07版
《哪吒2》口碑与票房双丰收,为动画行业从业者和相关专业师生注入了“强心剂”,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引发社会对动漫人才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非代表整个行业和相关专业“前景无忧”“一片大好”,我们要将关注的热度转化为呵护青年动画人才成长的温度。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138家动画公司的“托举”。据受访团队介绍,制片方邀约动画制作团队时,并不一味看重公司的成立时间、规模大小等“资历因素”,反而更偏向于作品、拼劲、创意,让人才用硬实力和内容说话。其中,哪怕零点几秒的画面,都要经历长时间反复修改。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一定要有心理预期,明确职业方向,没有持之以恒的“匠心”,很难打造脍炙人口的精品动漫。正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专业教师吴永康所说,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清醒认识作品背后的辛酸曲折,了解“几秒的动画磨一年”“抠细节逼疯特效师”等行业真实情况。 记者认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紧跟行业需求,倒逼课程改革,开设更多市场需要的动漫技能课程,拥抱AI等新技术,助力教学效率提升;校企加快产教融合步伐,将实践类培养前置,引导学生尽早找到职业方向,再通过专业的技能竞赛、创业大赛、技术培训,指导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动漫学子脱颖而出,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创业。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出圈”团队仍是少数,还有无数默默努力的动画人和公司团队,他们的作品或许现在“无人问津”,但现象级作品的出现,让这些坚守的动画人,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在追梦路上奋力前行。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提出“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记者呼吁,趁着现象级作品和热门IP涌现的热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创业企业、相关院校应抓住政策红利,携手共绘人才培养画卷,出台补贴政策、打造成长平台、输送新鲜血液,为创意人才和中小企业团队保驾护航。 《哪吒1》中有这样的动人一幕——在敖丙出门闯荡前,东海龙族各自揭下身上最硬的一块鳞片,为他打造了坚硬的“万龙甲”,庇护他的成长之路。 让我们期待,在学校和企业等各方助力下,一代代年轻动漫人才拔节成长,就会有更多像《哪吒》一样的“国漫之光”在全球闪耀。
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