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1+N”模式 开创网络育人
发布时间:2024-10-18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师生人才资源优势,壮大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创新“1+1+N”模式,支持思政工作者与专业教师“结对”建设网络思政工作室,指导学生群体开展网络文创,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不断拓展学校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一、创建“1+1+N”模式,实现双擎领航
学校整合育人资源,发挥思政工作者理论优势和专业课教师的技能优势,以校内思政工作者为主导,联合专业课教师共同创建网络思政工作室,形成稳定的“1+1”双核心。结合文创主题,由教师邀请“N”名学生加入创作团队,形成灵活高效的专题文创工作组,师生协同共创,定期报送作品。“1+1”双核心稳定运行,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紧密合作,持续打造互补性高品质文创团队,有效解决了单核心的弊病,文创工作思想性强、教育引导效果好,学生参与度高,工作室的延续发展态势良好。 截止目前,学校已建成14家网络思政工作室,涵盖视频、漫画、网文等6大类别,为学校深化网络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思想引领,作品质量全面提升
突出思想引领,党委宣传部协同多部门联合设计专题,定期发布指南,并提供经费支持,引导网络思政工作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开展专题文创,唱响主旋律。同时,聚焦专业教学,深挖育人元素,强化专业元素,让学生学习和成长成为创作源泉。五年来,各工作室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聚焦“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等重大事件和节点,结合学校重大项目和重点活动,开展系列文创,创作上千部微视频、微电影、图文作品。工作室文创立足专业和职业,深挖高职院校育人资源,作品职教味儿十足。《匠心传承》《我身边的工匠》《我的技能训练之路》《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等系列文创展现了师生风采,深受学生喜爱。工作室作品在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展出,获省一等奖、二等奖10项,基于工作室建设凝练的典型案例《探索“1+1+N”特色模式,打造网络育人品牌》入选全国网络思政工作优秀案例,精品项目《七彩指尖“微学工”,无声育人“大课堂”》获全国二等奖。
三、加强资源集成,打造融媒传播矩阵
发挥新媒体优势,依托学校微信、抖音、快手等校级媒体建设“核心平台”,指导各网络思政工作室创新自主平台形成“基础平台”,借助新华网、学习强国、河北日报、河北教育网等建设“共享平台”,多平台联合推介优秀作品。近五年,共推送发布各类作品700余部,《前进吧!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快闪作品被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单部作品点击率突破千万。产生广泛影响,提振网络思政工作室信心。14家工作室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围绕学校思政教育核心内容,聚焦人才培养和办学治校重大事件,坚持主旋律创作,打造了多类型、多角度、多样态文创作品,30家平台矩阵联合动态推送,弘扬了正能量。工作室支撑思政课建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支撑团学工作有效开展,学校团委获河北省高校十佳团委,40余名师生获省市师德标兵、市职教名师、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