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法治润心”实践团“六心一体”守护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4-07-23
为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7月13-18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法治润心”实践团、团中央“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实践团队奔赴台山市和四会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的实践中践行“大思政观”和“大心理观”,探索出一条“连心、育心、启心、润心、护心、暖心”的“六心一体”实践思路。
党建引领校地共建,聚力连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学院党总支积极与都斛中学支委开展党建共建,双方共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搭起校地联动、家校政社协同的运作机制,就家庭教育、心理筛查、心康教育、实践团辅、危机干预、师资培训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合作。实践团参观了都斛中学心理工作室,听取校方关于心理工作场地的功能介绍、日常运作、师资力量及工作机制,还就如何优化家校地联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等方面与校方展开了深入探讨。随后,实践团向服务站捐赠了心理图书、宣传册、心理团辅物资并介绍展示了心理团辅物资的使用和暑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思路。
红色记忆薪火赓续,铸魂育心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实践团前往都斛镇大岗村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生平事迹展厅、中国共产党台山历史纪念馆,重温革命岁月。在展览馆里,实践团师生认真细致观看了档案资料、图文视频、实物展品等,学习了包括林路基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台山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以及新时代以来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体悟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党领导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激励着团队师生继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把爱国之志转变为报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走访调研摸查实情,践学启心
为了了解乡镇地区的心理健康概况和家校心理健康需求,实践团不畏酷暑,顶着烈日到村头巷口、社区家庭和学校开展调研。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调适能力、家庭教育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现状和解决路径,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概况,实践团查阅文献资料、入户走访,与学校、社区、乡村的师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了解,发放线上线下调查问卷,切实了解师生、家长的“心”难题,齐心协力探索提升乡村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心”出路。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启智润心
为提升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实践团在学校、社区、街道、村口开展心理团辅、心理知识宣传、心理调适体验等活动。团队指导老师在台山舒心驿站和四会中学分别开展了《亲子共画“我的家”》和《协作与沟通》心理团辅。在亲子绘画环节,指导老师通过示范引导父母在绘画过程中以积极地态度看待孩子的创作,以开放的提问方式引导孩子积极地表达想法,家长们通过练习积极表达、开放提问追寻孩子们的“画外之音”,关注孩子们的内心真实想法。课堂中还穿插着提问、案例,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融于其中,鼓励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坚持以积极的思维、语言和行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实现自我激励和持续成长。在“管理七巧板”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积极交流、密切配合、协调资源,不断完成一个个关卡。通过体验团队合作共同努力,闯关共赢的快乐,帮助同学们调节学业压力、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意识,从而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加强沟通和合作,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团辅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到“心灵充电站”中阅览心理宣传资料、体验“情调盒”、心情许愿卡、墨舞扇韵等心理调适活动中,为心灵“充电”。
法律宣传守“未”成长,以法护心
实践团以法护心,团队专业律师为台山社区居民、四会中学开展《以法护心,无畏前行》的讲座,讲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解反诈骗、防性侵、网络安全、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规定,引导同学们事前防范,事中随机应变、事后保留证据,帮助他们树立起自我保护和知法守法的意识。由团队成员自主编写的《法律杯子歌》和普法情景剧《<包拯审案>之走好青春每一步》分别在四会中学和华侨中学上演。创意十足的“法律护成长”歌谣既向同学们传达了遇事以法自保的理念,又让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和动感十足的节拍中调节心情、舒缓压力。普法情景剧将《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条例,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绎、有奖问答,向同学们展现青少年常见法律问题的预防与应对。课堂外,实践团向同学们派发和讲解《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宣传资料,引导同学们学法用法,勇敢而智慧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无畏前行,用法律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资助援助入户慰问,政策暖心
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读书的后顾之忧和受心理问题困扰所产生的难题,帮助他们自信而坚定地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实践团在学校、街道、社区、村口开展资助政策、心理援助、医保补助政策宣讲,向同学们清晰地讲解心理援助资源、未成年医保的办理和报销、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国家的资助体系和申请路径。“经济困难的标准是什么”“要向哪里申请呢?”“怎样才能申请这些补助”“感觉到心理困惑向谁求助”“医保怎么报销”……实践团成员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疑问,向他们普及了心理健康调适、治疗的资源,遇到困难时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政策、资源,引导同学们善用资源,助力健康成长。随后,实践团还通过走访当地困难学生,与家长、学生进行交流、向困难学生捐赠米、油和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和学校的关怀,鼓励受资助学生看到自己和身边的力量,坚定信心、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法治润心”实践团着眼社会需求、立足乡村实际、深耕乡村沃土,努力探索政校家社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心理健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以“六心”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
(撰稿:彭美淇 杨柳茵 通讯员:周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