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以美培元铸魂 彰显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4-07-02 浏览量:

淄博职业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汉字书写体验,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孕育到大学的土壤里,通过学生感受汉字魅力,引领校园文化的主流,发挥书法、金石传拓等非遗的美育作用,推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美育人,固本培元,着力推动构建以齐文化为主题全面覆盖的校园美育文化基地。

突出以学生社团为“三全育人”主阵地,形成汉字艺术赋能团队统筹规划引导,社团主导落实,校区互动,配合班级,实现个性化提升的育人模式。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阵地作用,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如陶瓷、琉璃等传统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采录,并把汉字艺术融入其中,丰富非遗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运用融媒体,提升汉字艺术的传播力,打造新形势下的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承汉字艺术,创新了思政教育形式,明确艺术实践导向的育人方法,激发斗志、培根铸魂。

立足匠心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素养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育人方案,突破传统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将人文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统一到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校训校史精神和办学理念为主导的群体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充分挖掘第二课堂潜力,把汉字艺术文化赋能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践行美育教育新途径,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赋予汉字艺术全新的内涵,创新汉字艺术育人赋能思路,夯实文化育人的基础。建设以规范汉字诊疗为主旨的素质拓展中心,规范学生行为,校正身心,守正修身。打造汉字书写体验中心,拓展艺术视野,身心结合,全方位体验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

探索将齐文化融入汉字艺术育人中,让地域文化焕发新活力。学院围绕“齐文化”核心地域传统文化元素,构建“七稷一馆”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模式,营造良好传承氛围,实现校城深度融合,开启书写古老文字在新一代人心灵中的新华章,通过根脉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进一步增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丰富汉字艺术育人模式,诠释汉字艺术的内涵。通过陶瓷、琉璃、瓦当、拓片等不同汉字艺术的表现介质,让学生在领略“汉字之美”“汉字之趣”“汉字之韵”中,唤醒其汉字艺术传承的内驱力,把守好文化根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充实艺术育人的内容和丰富课程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筑牢“三全育人”阵地,推动美育改革,促进艺术育人高质量发展。学院以营造“三全育人”氛围为创新点,充分发挥社团的阵地作用,通过地方文化抢救性保护志愿服务队深入民间,搜集采录传统艺术素材,纳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锻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以实践增强艺术品质,完善艺术育人赋能体系,大力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激发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活力。

加强汉字艺术赋能团队建设,提升汉字艺术育人赋能质量。营造汉字艺术全方位育人氛围,通过学生用规范汉字书写和华丽的美文抒发各自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这既是对红色精神的一种传承,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红色文化,铭记革命历史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坚持创新思维,协同思政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业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通过主题创作、知识竞赛、课堂书写展示、大字书写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彰显中国汉字的精髓,将齐文化、陶瓷文化、戏曲、茶文化、篆刻等多样化的文化融合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书法课的学科优势,增强对外汉字艺术交流。向外国留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之源和红色故事,促进跨文化交流,加深留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成就的了解,利用团队同声互译,探索因材施教的对外汉语推广。

淄博职业学院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培根铸魂”的主题,把握新机遇,依托地方文化和非遗文化,深挖汉字艺术的育人赋能潜力,打造以汉字艺术体验为主线的多维度育人体系,增强视觉审美教育的感染力,突出汉字艺术育人的实效性,将其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淄博职业学院:程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