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五金”建设为抓手,培养住建行业实用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20 浏览量:

一、案例背景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艰巨。2023年,湖北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3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持全国第4、中部第1;建筑业增加值3916亿元,占GDP比重7.02%。湖北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64.7亿美元,居全国第2;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居全国第4、中部第1。市场竞争激烈,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面对新时期湖北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勇挑“绿色、品质、建造”重任,成立“全国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以行业提质升级为契机、以价值认同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五金”建设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突出行业特色,持续培养建筑业实用人才,助力湖北住建“二次创业”。

二、主要做法

(一)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行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湖北省住建厅和教育厅的亲自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基于“三个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员及取得的现有成果,成立了全国“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体是由中建三局、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建院牵头,联合3家行业组织、14所学校、13家科研机构、25家上下游企业等55家单位共同组建,汇聚产教优质资源,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共享”赋发展之能、以“协同”聚创新之势、以“共赢”促融合之实,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共同体根据《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方案》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在各成员单位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支持保障力度。力争经过三年建设,实现共同体内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匹配、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高度契合、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协同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产品升级和工艺改进、政行企校协调育人模式基本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其他行业共同体提供经验和示范的建设目标。

(二)以“五金”建设为核心,驱动行业创新发展  

2023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上强调:“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就是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做的五个新时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新基建任务。我们的产教融合就是让高职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师生在“闻得见硝烟、听得见枪声、看得见战场”的地方去实习、去学习、去真刀实枪的打仗。

学校依托“金基地”、培养“金教师”、开发“金教材”、建设“金课程”、打造“金专业”,按照住建行业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同步、一体推进”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为培养建筑行业所需实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聚焦产业新发展,建设一批“金基地”

学校本着技术先进、做法实用、共建共享的原则,从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企业中遴选认定了一批集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训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金基地”。3月27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名单的通知》,遴选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建的武汉新城中心片区产业提升项目等10个在建项目(企业生产基地)为第一批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4月17日,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湖北省建筑事业发展中心、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和湖北建院联合承办的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推进活动在武汉新城中心片区产业提升项目隆重举行,第一批实践基地正式授牌。来自共同体内行业、企业、院校等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后在武汉新城中心片区产业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开展了第一次现场教学,“5G无人挖掘机操作界面,坐在远程控制室里,可以像玩VR游戏那样操作挖掘机”“应用数智建造平台、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赋能建造全过程”等智能建造的最前沿、最新应用场景纷纷登场,充分利用智能建造施工现场,工地变课堂,教学进现场,努力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4月20日,学校又公布“武汉市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二三期工程”等12个项目为第二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后期共同体内院校将依托实践基地,深入实施课堂革命,将教学计划与工程进度计划对接,真正做到“把课堂开在工地上”“把论文写在项目上”,将基地建设作为“五金”建设的孵化器和倍增器。

2.聚焦能力新提升,培育一批“金教师”

学校依托基地,与中建三局共建“数字建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武汉建工集团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共同体内建立校企“双聘”制度,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能手、金牌讲师等作为学校产业导师,充实“金教师”队伍。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选送博士教师挂职企业;组建“青年教师筑梦成长营”,选送骨干青年教师进企业、进基地、进项目,推动教师入企实践常态化、规范化,培育学校专业后备领军人物。

3.聚焦学习新模式,形成一批“金教材”

学校依托基地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面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发展方向,深挖提炼新技术、新工艺,与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编纂《智能建造施工技术》、《智能测绘》等面向智能建造专业系列教材。 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与湖北省建筑事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写了《建设工人职业培训教材》、《乡村建设工匠实用手册》、《乡村建设工匠木工》等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用型“金教材”。

4.聚焦职业新要求,开发一批“金课程”

学校依托基地,对接真实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将真实项目引入专业课程,重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绿色建筑、双碳节能等开发《建筑双碳概论》《绿色建材》等新兴特色课程。截至2024年学校立项125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在线精品课,4门被推荐至国家级评选,2023年《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确定为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快建设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省级、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为共同体内院校教学、企业培训提供教学资源。

5.聚焦行业新动态,打造一批“金专业”

围绕住建高品质发展和城市更新需求,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机械制造等专业领域技术,加强专业“智改”“数转”“网联”,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需要,重点聚焦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建设,并计划增设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建筑工程城市更新方向,逐步形成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建成紧密对接行业转型发展、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特色专业。

三、实施成效

(一)工地“变”课堂,推进“课堂革命”

自2024年3月至今,学校先后组织116个班级走进企业项目开展现场教学,以真实施工项目为载体,把课堂搬到了施工现场,把企业工程师请进教学课堂,校企共建“工地课堂”,共同编制教材、教案,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一致喜爱和好评,真正深入实施了“课堂革命”。

(二)理论“变”实践,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用,常态化推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互兼互聘,校企共建混编教学团队,2024年上半年72名教师挂职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跟项目,聘请12名行业翘楚成为学校产业教授,26名企业骨干受聘学校现场教学讲师,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同时,产教融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我校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荣获五个一等奖,国赛选拔赛荣获2个第一名,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获优胜奖2项,7个赛项备战国赛。

(三)发挥共同体技术引领,助力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愿景,共同体通过人才共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途径,深度融入湖北住建行业的发展进程,先后参与行业标准开发5项、技术项目开发10余项,乡村振兴社会服务20余人次。以人才共育提升行业人才素质,以科技创新驱动行业技术进步,以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以行业交流与标准制定提升行业影响力,全方位助力湖北住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是根本,深度融合是关键。站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起点上,湖北建院将紧紧依托共同体合作单位,继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的“三方共赢”。

(文 岳晓瑞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