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三联三基地”共育现代产业工匠


发布时间:2024-04-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1日08版

如何培养贴近产业需求、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为避免存在“三全育人”体系不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拔尖技能人才”平台不充足等问题,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双高校”建设契机,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施“三联三基地”共育产业匠心人才。学校代表队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比赛中荣获团体奖。

校行馆联合,共建思政虚拟仿真教学基地,打造“三资源”塑匠魂

学校联合成渝两地力量,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校行馆协同开发“三资源”共建思政虚拟仿真教学基地。一是与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签订协议,共同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成红色VR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建设“红岩精神系列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资源”和“红岩精神系列VR数字展馆”,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打破历史到现实的时空阻隔,从学生指尖到心间,更好地实现思想引领,使其提升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馆合作,共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成成渝少数民族文化教学案例库。学校贴近黔江、秀山、边城等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地区农耕、民风、民俗,结合学校美育浸润活动,开发一批思政教育、文化传播与美育浸润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案例,建成高质量教学案例库。三是与綦江农民版画院合作,共同开发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建成版画教学视频资源库。编写《画话乡村文化墙——新时代美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以当地生产生活场景、民俗民间风情为题材,开发教学视频资源库,传承学习版画的工艺流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弘扬工匠精神。

政校企联合,共建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三中心”强匠技

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对接,突出公共实训基地的地方特色和区域辐射性。一是依托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汽车技术、智能制造、信息通信技术、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二是引进电商谷(重庆)中心,搭建“新职业培训中心”,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产学研用一体的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三是建设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集中重庆高职城区域优势资源,建成汽车零部件、数字教育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聚焦“33618”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服务宗申动力、惠科金渝等智能制造企业,适应现代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园校企联合,共建工作岗位实习基地,打造“三场所”促匠行

学校借助申报重庆高职城市域产教联合体契机,与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数智产业园、大江科创城3个产业园区的牵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探索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机制,产教科协同促进现代产业工匠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建立产业岗位实习场所。携手产业园区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定期开展实习活动建立共享资源平台,了解最新技术工艺流程及企业文化,培养职业认同感。二是建立工作岗位实习场所。借助产业园区对接产业园区大、中、小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建立共享资源平台,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历练技术技能。三是建立创新创业岗位实习场所。积极选拔孕育拔尖技术技能人才,并将其安排到对应产业园区的头部企业关键岗位提升技术技能,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点培养对象。

“三联三基地”育人成效明显,实现三方共赢

“三联三基地”助力学生个性成才。一是参加思政专项比赛获奖层次高。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是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多。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总计获奖219项。三是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等次高。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中获得金奖1项。四是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比例高。组织参加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17项。

“三联三基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佳。教师分别获评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教学名师各1名,重庆市优秀辅导员2名。二是教师职业技能水平高。教师在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中获得金奖1项,荣获全国技术技能人才称号。三是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强。教师在第八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中荣获三等奖1项,决策、咨政报告获得肯定性批复14项。四是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优。教师推荐作为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跨境电商赛项裁判长、中泰合作电子商务培训评审专家、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带一路”合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三联三基地”助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党建工作成效突出。获得重庆市党建样板支部1个,重庆市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4名。二是数字资源建设超前。成功立项国家级别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三是产教融合平台升级。新增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获批省级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及职工培训基地各1个。

(周晓红 周优文 吴红焱 肖辉 赵珩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