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赛为媒启新篇 共享成果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3-12-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1日11版

11月25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赛程里,来自全国36个代表队的千余名教师同台竞技、激烈角逐。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作为该赛事的承办学校,学院教师团队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实现办赛参赛“双丰收”,对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坚持以竞赛为引领,积极通过以办赛参赛检验教学成果,锤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增技,对促进大赛成果与职业教育改革转化,带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学院聚焦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目标,对标向国赛、世赛等一流标准看齐,通过成立国家教师创新团队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加大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锻造工程”“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专业群重组工程”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建设了一支由学院教师与产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师”队伍,极大提高了学院教育教学能力。学院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4%,先后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单文增,“全国青年教师岗位能手”汪哲,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刘彦,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开明、周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教师团队于熙、徐微微、鲁美龄、吴扬飞,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尹强飞等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教学精英。学院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7个,工人先锋号2个,省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别高层次人才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6人。

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高水平办赛参赛,高技能竞赛反哺高质量教学成果。学院在积极将先进竞赛标准与高超工艺融入教材、教学和评价标准的同时,通过引导各教学团队在赛后将大赛作品反哺教育教学,推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以及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实现办赛参赛经验创造性转化,有力促进竞赛、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推进“三教”改革。学院近5年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42项,其中国家赛事获奖5项;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其中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课堂革命”教学典型案例4项;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其中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教师累计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86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论文202篇;累计出版教材134部,其中入选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部,入选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部;获批立项省级以上课题76项,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78项;为社会开发高水平应用型技术成果41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2个重点产学研项目获江西省教育部门科技成果奖。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技能竞赛是弘扬技能风尚、展现技能风采的窗口,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抓手。

学院全面落实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要求,通过办赛参赛深度融合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赛事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实习与求职就业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厚植终身学习的技能人才成长土壤,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探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学院充分激发技能竞赛聚合效应,带动各行业优秀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之间密切联动、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升级,从“订单班”模式到现代学徒制,再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健全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部门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现有“订单班”72个,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4项。二是“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各专业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校企优选关键岗位,深度分析岗位需求,融合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赛项,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学院2022年师生在各类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500余项,打破了学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成绩的历史纪录,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团体总分冠军。

优化专业群体系。通过将竞赛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引入职业竞赛的新规则、新技术,将选手的培养路径融入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培养培训的质效,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相适应、相匹配,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一是调整专业结构。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出台《专业群优化及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不断优化升级专业结构。近两年学院撤销传统专业12个,新增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兴专业6个。2024年,将结合江西省“2+6+N”产业发展规划和“1269”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设置。二是优化专业群设置。出台《学院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学院专业群设置方案》,规划学院专业群布局。学院现共设有14个专业群,其中省“双高”专业群包括材料工程技术和数控技术等7个,校级专业群包括云计算技术应用等5个。

夯实立德树人基石。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运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持续筑牢人才培养坚强阵地。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技能竞赛作为培养和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平台,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连续两年的承办学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技能竞赛搭建平台,加深了校企的联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夯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才能使类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社会评价稳步提升。通过近年来各方面的努力,学院积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着力打通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到研究生人才培养通道,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中高职在校生规模突破2.2万人,累计为社会提供十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60多个专业,紧密对接江西“2+6+N”产业发展规划和“1269”计划;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学院教育事业逐渐从政府部门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应有之道。2023年以来,学院积极与属地区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高校对接,牵头组建了南昌光电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同时联合相关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等112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元宇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此外,学院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采取学院出场地、企业出资金或设备与职业标准的形式,共建集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技术研发、职业培训于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学院。现有校企共建“中兴通讯学院”“通用航空学院”“恒实建工学院”等6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设“现代博导精英班”等72个“订单班”,已共同培养5000余名学生。学院跨境电商创业综合实训中心被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申报的“新材料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被确定为“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硬件条件是基础,资金投入是保障。为拓展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学院于2021年启动共青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项目。2023年9月,基地已顺利入驻师生4200人。面向未来,学院共青产教融合基地致力于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训、创、服”于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与企业员工培训高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高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国赛省赛集训基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基地,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院将“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为重要的改革方向,通过访企拓岗、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开展产教联合体示范班人才培养、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汇聚多方力量,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高水平社会服务。

办赛参赛,但不止步于竞赛。以赛为媒,激活技能人才活水。新赛程上,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和激励更多现代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现代学院力量。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