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专:“心理健康+五育”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3-11-24 浏览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积极贯彻“以生为本,预防为主,助人自助,润物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总引擎、主旋律,坚持以德铸魂、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构建“心理健康+五育”育人体系。

一、坚持“心理健康+德育”,以德铸魂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党委宣传统战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育人始终,把课程思政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建设了名师会客厅、朋辈会客厅、工匠学堂,每年邀请专家到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事政治、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专题讲座和沙龙10余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门必修课、《心理学与生活》《幸福心理学》等7门公选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德育”,对学生施以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以德铸魂,发展学生良好的“德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

二、坚持“心理健康+智育”,以智提能

结合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心理健康教师、教研室教师、导学老师“下沉”到社区,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学生班级心理互助小组—宿舍园区”4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打造了9个二级心理辅导员站,3个心理示范二级辅导站。

通过网格化管理,因人而异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学业指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和学习稳定性,促进学业水平提高。

三、“心理健康+体育”,以体强魄

通过学校常态体育课、社团课程、校园体育节、特色体育活动课程,以体育运动为切入点、载体和抓手,促进学生身、脑、心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增强体质、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等强大功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学院各司其职,“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共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成以“三月女性健康教育、四月男性健康教育、五六月主题教育和下半年的适应教育”为主,体操、健康跑、啦啦操比赛等为辅的心理健康活动体系,通过“心理健康+体育”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幸福成长。

四、“心理健康+美育”,以美润心

依托学校蜀绣中心、纺织实训室、蜀锦研习所、染整中心、三星堆服装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等场所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发掘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服装学院、纺织学院、建环学院、文旅学院、创艺学院等二级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立艺术类社团,开展技艺展示、艺术下乡等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织锦红心”小分队分别深入郫都区、大邑县等区县各社区,开展“旧衣改造,变废为宝”手工教学、“我爱祖国”主题彩绘等寓学于乐活动。

通过排查和预警前置,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就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园艺疗愈活动,邀请大中小学生到校开展艺术类研学旅游活动,带领学员共同开展主题手绘和体验蜡染、扎染、泼染等染布过程,在美学活动过程中治愈心灵。

丰富多彩的环境美育、活动美育、体验美育,让学生在“心理健康+美育”中,受到价值取向、人文氛围、环境渗透、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正面影响。

五、“心理健康+劳育”,以劳健心

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各环节,使专业实践与劳动实践相统一。

学校把劳动教育实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包含劳动教育周、劳模工匠进校园、专业实习实训及专业服务等必修模块和劳动主题教育、志愿者活动等选修模块,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推优入党、评奖评优等重要评价指标,不断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

设立劳动教育周,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人数达1万余人次。每年举办劳动教育采摘节、嫘湖捕鱼活动,将种植的玉米、捕捉的鱼等食物,通过学校食堂加工后与师生分享,师生惠及面达100%。

在全校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通过“心理健康+劳育”,使学生具备勤劳坚韧的品格、创造性劳动(动手)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

坚持开展“心理健康+五育”体系建设,有力、有效护航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近20年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未发生一起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严重恶性事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后被评为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雷燕 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