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三站一体融通、职前职后贯通”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9-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山东教育报

淄博职业学院依托“两基两核一链环”双高专业群发展布局,在近20年多类型特色订单培养办学经验基础上,按照校企联合、需求导向、项目引领的思路,面向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探索实践了“三站一体融通、职前职后贯通”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

探奥索隐,引领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变革之路。2002年起,学校与山东巨能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大徒弟带小徒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社团、兴趣小组的形式,将“大徒弟”变成了“小师傅”。2009年起,创建“教学工厂”,实施“学工互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活真干”“真题真做”。2015年,开展数控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与淄博柴油机总公司等大型企业达成生产协议,订单培养200余人。2019年,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展“三线贯通、三段培养、多元协同”培养具有现场工程师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与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通过“校——校——企”三方协同,共建“圆梦计划”现代学徒制“金光班”,联合培养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浆造纸业现场工程师。2022年,系统总结了“三站一体融通,职前职后贯通”经验,完善了长学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

同力协契,构建市域校企人才培养产教联合体。以区域政、校、企互融平台(即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关键一元,缔约建设“学校——双跨中心——企业”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新型组织,通过“全域耦合、要素耦合、过程耦合”的实施路径,以双跨培训中心为桥梁,校企双元为主干,确定“融合共生、互为主客”的合作思路,形成资源、人才和技术创新合力,打造现场工程师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企业所需现场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学校(职场“前哨站”)人文素养和通用能力课程学习打基础;智能制造重点领域课程“移植”和嵌入式教学等手段完成现场工程师学院(职场“加油站”)岗位职前训练,依托企业(职后“培训站”)中的跟岗顶岗和企业培训提升岗位胜任力。

才德兼备,打造现场工程师培养所需的工匠之师。依托4个省级教学团队,秉承“齐地匠心”育人理念,创新“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平台支撑+校企协同+机制保障”五轴联动建设模式,锻造“优秀匠德”品质、畅通“优智匠才”渠道、营造“优质匠境”氛围、打造“优远匠行”高地、建立“优润匠治”机制。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相长、特色鲜明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国家级教学团队。

流程再现,打造“1+X+N”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智能制造业工作过程,校企协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平台+模块+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由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模块组成的公共基础平台,实现“三全育人”;以项目为载体,转化技术、流程、设备等企业要素,打造24个技术技能训练模块,形成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根,企业生产项目为干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引入企业优质培训课程和项目培训包N个,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岗位技能培养培训。

三站互动,打造“导学练训评”教学模式。遵循“做中教、做中学”理念,强化能合作、能创新、能守规、能设计、能装调、能维护“六能”培养,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个教学场所穿插进行,通过“练+训”的具身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提升生产线升级改造方案分析、设计、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