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形象——一堂示范之课


发布时间:2009-12-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会议的名字是“印象高职”,给我本人带来的是两大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显性印象,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系统、全面、理性、以人为本。

系统是会议的组织实施给我的印象,会前有充分调研、会中各环节严丝合缝、会后有评价,给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全面是会议的内容给我的印象,通过“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专题”、“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职业教育的‘新闻眼’”、“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和“高职评估培训”六大模块全面呈现了高职院校建设、生存、发展的状态。

理性是会议的监控和评估给我的印象,把本次会议各专题作为评估对象,将参加培训人员虚拟为评估专家,通过完成模拟的评估任务,作为结果,同时形成对会议的评价报告。感觉会议质量始终得到监控和保障。

以人为本是会议内容的确定和参与形式给我的印象,本次会议在召开前作了大规模的调研,最终确定的六大模块都是高职人非常关心的方面,使得本次会议一开始就具备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而且在会上不同的与会对象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会议内容进行聆听和交流,这使得每位与会者参加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愿意交流和思考的内容模块,会议的氛围很好,效率也非常高,会议的实施非常人性化。

第二个印象是隐性印象,那就是本次会议是一堂绝佳的教学示范课。会议的设计、实施、评价等为我们高职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具体如下:

(1)会议的设计理念与教学设计理念

会议旨在通过与会者亲临其境的参与、体验和感悟,交流示范院校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探讨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思想、新办法,说到底就是主办方在做中教,与会者在做中学,这与高职的教学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会前的充分调研和课前的学情分析

会议在会前花了很长时间作了大量的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前高职关心的主要问题,使得本次会议的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而教学中同样需要在课前详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而不是对牛弹琴。

(3)会议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会议的内容取自第一批示范校在示范建设中的真实工作内容,并且按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使与会者能听,能看,还能参与讨论和评价。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强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

(4)会议的实施方式与教学方法

会议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了不同的内容,与会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保证了会议的效果,而且整个会议都是高职院校在自发进行,主办方只是给会议进行设计和提供条件保障。同样,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应该因材施教。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思考和实践,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环境,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做。每个与会者都是带着任务和问题来的,会议的六个模块又可以看成是六个案例,所以本次会议是一次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

(5)会议实施手段和教学手段

会议通过实物、电子及纸质资料、展板、视频、网络资源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示范建设三年来,全国高职战线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以及示范建设的突破,内容涉及专业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建设、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干部与师资培训等。在教学中也要强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6)会议的监控评价和教学监督与评价

“高职评估培训”以本次会议各专题为评估对象,将参加培训人员虚拟为评估专家,通过完成模拟的评估任务,学习研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有关专业剖析、说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管理、深度访谈等评估理念和方法,而与会者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为每个环节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中同样需要一支专家级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时时刻刻为教学质量把脉把关。在教学评价上,主体不是学校、不是授课教师,而应是教学对象——学生本人。

(7)校企合作

本次会议得到了企业的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会场全部区域由无线网络覆盖,以方便代表随时进行资源下载。现在每次高职的会议都有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仿佛已成为一种习惯,究其原因可能是教育部的会议能成为企业向高职院校宣传的窗口,开展业务合作的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参加这样的会议是有利可图的。那么我们的教学要校企合作,同样也要让企业有利可图,一味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毫无意义的,高职应该首先担负起这个责任,因为我们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想着为企业谋利,企业才会想着和你合作。

本次会议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组织形式,都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和总结。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杨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