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学校企业是各奔前程还是抱团过冬


发布时间:2008-12-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院长牺牲自己的资源去搞校企合作,甚至是喝坏了肠胃与身体,企业也并不领情”,“一旦校长调离,双方说不好就拍拍屁股散伙了”。12月20日晚,在由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一个小范围院长座谈会上,天津、浙江两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谈到校企合作的困难时多少还是有点沉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当日举行的全国“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上也承认:“院校和企业合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不是靠几个会议、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双休日,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京798艺术区一个没有暖气的会场内,来自国内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院长与140家合作企业的高管,认真地探讨如何携手过冬的问题。

“订单班”首当其冲

曾经被誉为职业院校应对就业问题的独门法宝——“订单班”,在2008年这场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受到空前的挑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生产企业造成的影响较大,给地方中小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更不可能超然度外,尤其是“订单班”的培养模式。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振华说,北京现有机动车350万辆左右,约占全国1/10,平均每天销售1000辆左右;进入10月后,北京每天卖的汽车不足800辆。应对这场金融风暴,汽车生产厂家存在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李振华对“奔驰”班、“宝马”班与“雪铁龙”班等校企合作班的就业感到忧虑。根据北京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亦在调整之中,可能会把汽车学院的一些资源向轨道交通专业倾斜。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强透露,往年这个时候,企业与学院签订的学生就业订单在70%左右。今冬“风暴”一来,企业退回了已经订好的一半订单,现在只能巩固住33%左右。明年上半年能否再实现30%的突破,“还很难讲”。

“金融危机,能源重化工企业首当其冲。”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方明说,受金融风暴影响,部分重化工企业项目下马,签约受挫,退回部分“订单”学生在所难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伟得到学院派往广东东莞德资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放假三个月”消息后,寝食难安。

校企合作备受到冲击

此前,国内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往往采取订单式培养,以及停留在毕业学生就业层面的合作。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全球金融风暴来袭,大家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受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各种生产型企业,并且,影响的范围具有普遍性,时间长,产业上有连锁性,行业影响有滞后性。据预测,这次危机的影响将集中在2009年春节过后,直到2009年末或2010年上半年市场才能逐步回暖。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人事部长李成春说出了不少企业不敢说的真话。在经济危机之下,企业考虑最多的现实问题,是如何“缩身过冬”,以渡过眼前的难关为主。很少有企业会想到维护和拓展校企合作,更难以拿出各种企业资源作为校企合作的长线投资

“在这种困难形势下,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大大降低,预购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不足,从而在就业市场会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名韩资企业高管说。

三星电子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2008年11月较去年同期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下降了50%,包括三星在内基本上采取了“只出不进”的原则。三星公司虽然没有到达裁员的境地,但基本上都冻结了全年的招聘计划。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玉春表示,在这个“冬天”,汽车主机厂主要工作是甩掉包袱,降低库存,保存好现金流。

与会的职业院校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谈到,由于缺乏制度与体制的保障,缺少共同的利益诉求,现在与企业探讨校企合作比任何时候都难。西部某职业学院院长说,不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建设人力资源“蓄水池”

金融风暴中,美国一些企业裁的并不是能力最低的员工,而是工资最高者。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在用工问题上处于“舍不得”与“养不起”的两难境地,职业院校与企业要求同存异,找准共同的利益点,做患难中的挚友,探索超越就业层面的松散型合作关系,向战略伙伴迈进。

“企业人员富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三星苏州公司人事部主管说,企业领导尤其是人力资源部门都非常清楚这些实践经验丰富人员的价值。大家希望职业院校向风暴中的企业伸出温暖之手,帮助开拓富余人员的培训工作,暂时将这些人才留在“避风港”和“蓄水池”中,等到金融风暴过后再回到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应对国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职业院校可把以往的“2+1”(指两年学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地调整为“2.5+0.5”模式甚至是”3+1”模式,对2009年即将毕业或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宽基础,强技能”教育,到2010年经济回暖时再进入就业市场,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冬天里也有春天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允伟说,这段时间两个现象始料不及。一是在煤炭价格走低的形势下,一家大集团公司一口气在学院招了200多名学生。二是许多中型以上煤矿邀请该学院帮他们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煤矿人力资源主管说,当前困难是暂时的,企业在此期间要抓好员工的培训与人才储备,为在下一波经济大潮中抢先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扩大内需的机遇,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主动连接,快出人才,在铁路大发展中提升我们的服务价值”。院长张玲透露,今年全路18个铁路局有17个到校招生。一位铁路人力资源部领导说,他们去铁路职业院校不是招学生,而是“抢学生”。学院部分专业毕业生已经预订到2011年。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庄华洁建议,在金融危机期,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企业承担一部分成本,职业院校奉献一部分钱,共同设立人才蓄能培训基金,敞开大门让那些不能在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到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待迎接“春暖花开”时节。这样能为我国产业提升储备更多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期待,院长与企业高管们在如探讨如何穿好“棉衣”防止被“寒冬”“冻伤”的同时,更要把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由松散、联系型向紧密、战略型转变,与北京798艺术区一样,凤凰涅槃,实现历史性的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