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六项工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发布时间:2022-10-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规划处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质量提升、教材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基础条件升级改造、劳动教育”人才培养六项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双高”建设,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教育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一、实施背景,把握机遇挑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35)》等精神,紧抓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紧密对接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项工程,实施人才培养

(一)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制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打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高地。推进与落实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管理与服务育人等各个环节,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健全思政课建设体系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专项研究,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高质量课堂。

一是构建“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体系。构建以装备制造为主体,电子与信息和财经商贸为两翼,交通运输、生物与化工、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为联动的“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发展体系。二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具有区域和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三是实施“过程性”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教法改革,普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开展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推行项目化、模块化的综合考试。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突出了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活力。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教材建设工程”,打造基础性优质教学资源。

一是常态化质量监控,构筑教材质量关口。严格落实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监督五个环节的管理职责,以服务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总目标,坚持采用选编相结合、以选为主的基本原则,从而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入到课堂中。二是实施“1+2+6”教材开发,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1”是制订一批教材使用管理与开发制度,鼓励教师开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发展相匹配的教材资源,实施“多证融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2”是教师团队和企业团队合作的双主体开发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从课堂教学和企业技能需求两方面共同开发教材。“6”是六步教材开发步骤,采用“市场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目标分析”—“教学组织设计”—“教学实践设计”—“课堂评价设计”六个步骤,在教材选材、目标制订、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堂评价等方面,完成教材开发。同时加快新领域系列教材开发,探索活页式教材和云教材的开发与应用,2021年学校教师主编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2项,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4项,在教材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统一。

一是紧抓内涵,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根据1+X证书标准持续优化培养方案与相关课程,将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或转化为若干教学模块纳入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合。二是教改项目推动证书制度实践探索。开展教学改革试验班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证书制度的实施。三是完善证书资源建设。联合评价组织制定并规划软硬件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和企业捐赠设备进行教学和实训。开发培训课程资源,联合评价组织在智慧职教等课程平台开设在线课程,进行培训学习。

 图片2.png

1: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现场

(五)实施“教学基础条件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一流育人环境。

一是以专业群整体规划为抓手,建设兼具“教学、生产、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实验实训室。每年安排专项调剂资金,专门用于逐步解决个别专业群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借助智能化实训管理系统平台,加强实训教学的管、测、评、训全过程管理,实现实训资源共享共建。二是以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解决实训教学中设备数量不足、实验耗材成本高、理论知识“看不到,进不去”等问题,整体提高实训条件水平。打造智慧实训共享一体化云平台,搭建虚拟现实展示体验空间、创新研发空间,构建汽车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及仿真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虚拟仿真中心,即“一平台、两空间、四中心”的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六)实施“劳动教育工程”,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生态。

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三劳共育、三阶递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家庭和企业三方联动,协同推进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实践载体,建立起从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循序渐进的三阶劳育路径,融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和文化劳育为一体,将劳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各环节,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协同。

 图片3.png

图片4.png

2:学校与企业、地方举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三、成果显著,促进人才培养

(一)学习资源更丰富。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构建了“颗粒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国家资源库已申请结题验收。2个国家资源库现有资源库核心课程46门,资源素材3万余条,学员21万余人,实现了资源开放共建共享。现有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市级22门。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图片5.png 

3:国家级、市级在线精品课程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展示(部分)

(二)实践条件更优越。

通过资源中心实现实训资源共享共建,避免重复建设,突出资源库“能学、辅教”功能定位。建设“一平台、两空间、四中心”的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1年该基地进入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拟建设名单,并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图片6.png 图片7.png

4:利用虚拟仿真开展教学

(三)课程思政有突破。

联合主办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活动,举办学校课程思政“推门听课”比赛、示范课程展示和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遴选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2个,认定《广告设计》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个,持续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9个、素材库8个和课程51个。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图片8.png 

5: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

(四)技能竞赛获佳绩。

2021年学校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10个、市级75个。获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奖1个,市级5个。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2个、市级9个。顺利承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十四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信息安全与管理等7个赛项和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工程技术等7个赛事重庆市初赛,均荣获“优秀组织奖”,通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承办,进一步积累了丰富办赛经验,扩大了学校及专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