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院:聚焦思政教育新场域,创建“三维融通”云平台


发布时间:2022-09-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据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23.7%的学生网民,占比最高。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青年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已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场域、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济宁广播电视大学,具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深厚积淀。2005年以来,学院因势而新,聚焦互联网教育新领域,致力于网络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文化+网络”赋能思政教育方案,构筑了集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于一体的“三维融通”云平台,丰富了泛在学习移动平台,形成了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新模式,开辟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助力了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

一、改革传统教室,打造智慧物理空间

改革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室,满足课堂教学改革需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构建互动探究式、自主开放型的泛在智慧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空间与信息化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建成灵活多变互动型、网络互动型、远程互动型等多类型智慧教室,线上链接,远程互动,打造混合式、开放式的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建成全国数字校园样板校。

二、创建数字化资源交互平台,构筑优质思政资源供给空间

一是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2019年至今,牵头全国百家院校行企,共建共享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资源库。以传统文化经典培根,涵育道德修养,建成《论语心读》《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礼仪》《四书五经导读》等20门标准化在线开放人文素养课程。

实施资源库升级工程,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建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党史》等线上课程。共建设标准化、个性化课程226门和素材、积件、模块等多层级资源56000余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空间。截至日前,资源库实名注册人数11.3万人,点击人次1.3亿人次。

二是建设五馆虚拟仿真交互新平台。创建“爱党爱国爱岗爱校爱家”系列中国精神、孔子文化、鲁班文化、专业文化、家庭文化等5个数字馆,延展学习空间。中国精神虚拟仿真数字馆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四史”等红色文化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等中国精神,让红色文献、图片、文物、影音等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兴”起来,形成线上全景式、立体化、交互性“永不落幕思政馆”。孔子文化馆系统收集整理儒家文化历史沿革与社会贡献相关视频、图片、文献典籍与儒家先贤等资料,开发了虚拟体验系统,实现线上体验与网络共享。鲁班文化馆引领师生评析传统建筑设计之巧、掌握传统建筑技艺之精、欣赏传统建筑文化之美、领会鲁班工匠精神之魂,引领学生自觉接受鲁班工匠精神熏陶,普及与推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工匠精神馆融入行业产业文化、职业文化,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道德准则、行业规范、群体意识等文化内涵,营造浓郁的专业文化育人氛围,培育爱岗敬业“职业人”、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家庭文化馆应用VR/AR、3D现代信息技术,以培育良好家教、家风、家训等本色文化,传承敬老爱亲等孝德文化,弘扬“修齐治平、家国同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新风尚为宗旨,打造“易得、易用、易管”的虚拟仿真新媒体平台。

三、集约微平台矩阵,拓展微社区空间

一是贴合学生特点,基于纸媒、视媒、网络媒体等传统媒体,融合流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创微平台云新媒体矩阵,形成网络学习e社区,深化理实虚结合、线上下混合、教与育融合“三合”课改模式,营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思政教育新生态。

二是开发应用学生全生命周期系统,建设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打造了“济

职青春号”“济职国护”“学之声心理空间”“儒韵匠心”“青鲁班”等线上新媒体品牌,为学生提供全周期、全覆盖、全天候的交流引导、贴心服务,构筑高粘度、立体化网络社区,形成了移动、泛在、个性学习新环境。如开展的“网络达人”,“六季百场千日成长”,“红色筑梦”、“匠心中国”、“大学生讲思政”、“名师讲堂”、“微党课大赛”等系列网络社区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使思政教育工作真正“活”起来,建成全国新媒体优秀单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孙志春 李娟 宋永利 黄福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