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突出农字特色 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量: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集中优势、凝聚合力,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为行动指南,采取推进“五位一体”、聚焦“四个落实”、实施“两项举措”的工作方法,在培养“三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一、 推进“五位一体”,提高农业人才培养精准度

一是围绕产业办专业,推进乡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方向、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从产业需求入手,构建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休闲农业、畜牧兽医、风景园林等特色优势专业群;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停招撤销专业7个,新办专业9个。通过调整,涉农专业在校生达6835人,占全省涉农高职在校生总数60%以上。二是围绕文化树自信,激活乡村人才内生动力。厚植“三农”情怀,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留不住”问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理论、大国三农,“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等重要论述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将中国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中的精华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毕业生从事农林牧渔一线工作超30%。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三是围绕赛证提质量,提升乡村人才供给契合度。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深入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挖掘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以四川现代农业类“1+X”证书为对接人才岗位匹配度直接抓手,目前学校“1+X”试点证书25个,毕业生可获得1个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思路,承办多个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市技术能手等一批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围绕产教促变革,加大乡村人才供给投入度。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192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产业功能区、院校、企业共建专业化产业学院5个,校企共同编写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双元育人,拓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整合农业资源,牵头成立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吸纳141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行业协会、涉农职业院校,实现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了集团化办学模式。五是围绕合作强衔接,构建一体化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立中高职对应合作机制,开展联合教研,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带动8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级中等职业示范校、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示范专业、4所职业院校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在农学、风景园林、动物医学、园艺4个专业建立农业类本科层次职教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通过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为国家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二、聚焦“四个落实”,增强产业振兴人才驱动力

一是落实内培外引,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内培外引力度,对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青年人才给予匹配资金,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稳步实施5年一轮训制度。目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教师80%分布于涉农专业,涉农专业高级职称占比全校60%以上。14名教师入选四川省科技厅现代农业“10+3”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3名教师入选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二是落实头雁功能,深化科学技术推广。发挥专家、技术能手、青年教师带头作用,组建“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技下乡,培训“产业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20000多人,示范推广四川高山马铃薯(乌洋芋)脱毒快繁、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高产栽培、蓝莓脱毒种苗等关键技术,建立日光温室番茄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体系,产生经济效益超12亿元。三是落实创新引领,开展农业科研攻关。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科研创新,近3年取得新品种证书12个,收集种质资源4000余份,构建离体种质资源库1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超100万亩。参与农业经理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主持稻渔综合种养药物安全使用规范、大口黑鲈诺卡氏菌病诊断防治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和花艺设计师等行业标准制定。拥有大球盖菇、兽药组合物等3项成果转化,科研社会培训经费到账2276万元,获国家专利授权167件。四是落实“志智双扶”,助力帮扶地区富裕。确实做好各党支部与帮扶地区党支部结对共建,以党建带动乡村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化产业帮扶,在喜德县甘哈觉莫村、大邑县大雨村等地实施安全饮水检测、百香果套种羊肚菌、生猪养殖等项目,探索出“一村一支撑、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培养”帮扶模式。实施教育帮扶,对口帮扶阿坝职业学院、甘孜职业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学校,共育人才,形成了“农业特色、智力优势、科技力量、教育资源”四维支撑的帮扶模式。

三、实施“两项举措”,增添涉农人才供给的多样性

一是坚持育训结合,培养乡土实用人才。连续3年将优势、特色专业面向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群体开展高职扩招,投放招生计划4200个。开创农业职业经理人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年均承接基层农技人员和返乡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训30000人次,探索出政府出台政策、行业提供人才培养标准、企业提供软硬件资源、学校具体实施人才培养的四方联动体系,为省内外20余所学校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涌现出“全国十佳农民”孙泽富、“最美家乡建设者”张长洪等一批成才致富典型。二是落实市厅共建,打造农民培训平台。积极落实“市厅共建”协议,建设四川省农民培训学院,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培养100名骨干培训教师;与崇州、大邑等县级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签订协议,建立11个特色鲜明“农民田间学校”实践教育基地;遵循农事季节和成人学习规律,形成“一交替四结合”新农民教学模式,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按季节循环组织教学,分阶段完成学业;探索农民学分银行,将学习培训经历、职业技能证书、经营业绩折合成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实现学历与非学历融合、短期与长期互补、现场与远程交互的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全省高素质高技能农民培训基地和终身学习平台。

四、互促共进,彰显服务乡村振兴美誉度

促进涉农专业群提档升级。专业群建设实现突破,休闲农业专业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学校以休闲农业专业群建设带动畜牧兽医、农学专业群建设,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A档高水平建设计划,形成省级、市(校)级三级高水平专业群递进培育制度和建设标准,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团队认定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助推产业振兴成效显著。继续选派扶贫干部,资助(减免)就读我校帮扶地区大学生完成学业,4名干部获四川省教育脱贫共建“记功”“嘉奖”,1个集体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记功”专项集体奖励,驻凉山州扶贫干部“90后种草第一书记”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助力学校整体实力跃升。学校以“双高建设”为抓手,倾斜办学资源,持续改善办学基础、校外实训园区条件、实验实训设施,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现代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基地1个。“金平果”全国高职高专竞争力排行榜进入全国第199名,省内前8名,农业类专业位列全国第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  张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