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院实施五大战略,打造智能制造特色校


发布时间:2020-05-15 浏览量: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服务先进制造业及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开放兴校、文化厚校”战略,积极打造“领军全国,国际知名的智能制造特色校”。

坚持质量立校战略    推进内涵发展

追求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是无锡职院多年办学的一贯传统。长期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的思想,坚持以生全面发展为本,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现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校间、校企间、校政间人才的共同培养工作,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最终探索和构建了以现代学徒制为典型的多类型、多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基于“学校主导、企业指导、行业主导”原则,采取“现代学徒制”与“订单班”培养的双举措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校企培养双交替,岗位、技能双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京东物流(无锡)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培养合作意向;基于现有的校企合作面向苏南地区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和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构建校企联合招生、定向培养、校企共建、多方评价的双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订单班每届招生100人,多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留任上汽安吉物流有限公司和京东物流有限公司。目前学校建有4个基础实验中心、8个专业大类实训中心,1个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了200多个实习基地,其中90多家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近年来,学生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23项、优秀团队14个,获奖数量和等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持续居领先地位。

二是以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专业设置,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目前,开设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51个,其中本科专业6个。学校所有专业已在理念、内容和路径等方面对接《悉尼协议》标准,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2个专业已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设。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控制技术专业群、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群、服务贸易专业群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全部顺利通过验收。学校建有国家“双高”专业群2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个、首批国家示范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品牌与特色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品牌与特色专业3个。并拥有13门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6部国家规划教材,同时还主持建设有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是依托无锡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积极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学校早在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江苏大学合作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等6个高职本科专业,连续招生八届,四届高职本科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欢迎。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等试点项目。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夯实发展基础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核心资源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动力,制定并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出台了《中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工作的意见》、制订实施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办法》、《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关于部分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延期退休的暂行规定》;学校加强学工系统队伍建设,开展了专职辅导员领导职务晋升聘任工作,制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设置副处级辅导员(5%)、正科级辅导员(10%)、副科级辅导员(40%)三个层次的辅导员领导职务,充分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保持了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学校深入开展双师工程、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双语工程等六大人才建设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现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授56人,博士108人,专任教师593人,硕士比例达87.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以上,教师中获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数超过40人。建成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聘请了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有近 400 人的兼职教师库,包括“大国工匠”顾秋亮及黄成等省级技能大师12人。学校每年编列人才工作专项经费800万元,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搭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近5年选派教师参加海内外进修、培训达1800多人次。学校荣获2019年获评江苏省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2名。

坚持特色名校战略   彰显办学个性

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精心打造特色品牌。

“十三五”以来,无锡市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借势谋划,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及时启动了以“服务两化融合,彰显机电特色”为主题、以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特色校为重点的后示范建设。依据装备制造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机电类主体专业的基础上,以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主线,进行专业的优化改造,满足装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目前,学校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集研发、生产、教学于一体,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完成了国家级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内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持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同时以国家“双高”校和“智能制造特色校”建设为载体,强化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以研发生产性“智能工厂”为重点,将“感知工业”“感知物流”进行整合,解决装备制造企业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实时感知和质量追溯”等难题,并形成核心技术,助推无锡装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实施开放兴校战略   增强办学活力

通过对加强对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学校明确了“开放兴校”的战略,通过搭建开放合作的国内和国际两个交流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借对外交流之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机制和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

一是秉持“合作共赢、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学校发挥优势,细分市场需求,在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赢得支持,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016年,学校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成功申获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学校还建有省级研发中心5个,市级技术应用及推广服务平台6个,牵头组建国家、省、市职教集团各1个。学校实施“跟踪消化、创新应用”的技术开发战略,整合校内外研发力量,培育核心技术,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近5年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达1.12亿。主持国家自科基金6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全国“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荣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人文社科奖、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牵头主持和参与制定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9 项,完成近300个技术开发项目,教师年平均申获专利300多项,不但促进了行业企业的发展,更赢得了政府信任和企业支持。目前有200余家企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0余家知名企业为学校提供价值7230万元的仪器设备,3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或冠名订单班,学校获得“2019年度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荣誉称号。学校贯彻“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工作,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无锡市“技能绿卡”培训基地、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年完成社会培训量达3万多人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达4200 余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二是拓展海外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落实总部设在美国的“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中国中心建设工作,与美国中部地区社区学院国际协作联盟开展一对一办学项目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项目;开展高层次的合作项目。学校先后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技大学、印尼特里沙克迪教育集团、老挝申沙万教育集团合作建设3个海外分校或语言中心。2018年经教育部备案,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爱尔兰学院。目前,学校与全球2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日本、爱尔兰等国家高校合作举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3个合作办学项目连续三年成功入选省教育厅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成为省内唯一连续3次入选的高职院校。学校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招收留学生,先后招收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位列江苏省高校外国留学生总规模专科组第1名。学校落实“留学江苏”战略,扩大学生双向交流规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每年选派学生赴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对口院校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学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实施文化厚校战略   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文化厚校战略,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探索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每年开设近百门次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和高级职称教师“星期二讲堂”,建设了20多门文化素质精品课程;在校外建立了30多个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办72个工种及职业资格考级考证培训、鉴定;设立科研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立项后投入经费实施,目前已有375项完成或结题。学校还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通过融合区域文化精髓,探寻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契合点,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经世致用、实业报国”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主义情怀、乡镇企业“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环境。通过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元素,涵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通过开展多元文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包容胸襟。学校编著出版了《大学生公共艺术教程》《书香无锡》等教材和专著10多部,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性、时代性、职业性特点的公共艺术和高职文化特色课程。近年来,学校获“全国高职首批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单位”“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等荣誉,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对学校文化育人成果进行了50多次报道。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学校率先成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招聘和信息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精准就业信息服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就业先进集体”。学校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利用校内的无锡市大学生创业园和中桥校区的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建立了通识课程、专题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虚拟创新班,推行导师制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对我校“虚拟创新班”改革作了专题报道,毕业生被施耐德、西门子等国际大公司高薪抢,起薪达8000元每月。近五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1200多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成为“江苏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孙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