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元破解教育“大班额”困局


发布时间:2011-11-0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信息日报

     作为江西省唯一的职业教育园区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新余)自2011年10月开工以来,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正进行二期建设。与此同时,全省首批试点的南昌县等20个县(市、区)也掀起了加快教育园区建设的热潮。据悉,江西省建设教育园区的创举,目前已被列入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那么,这项牵动赣鄱大地千万市民心扉的惠民工程具体进展如何呢,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走访。

    城镇三年预计新增30万新生

    2.5万名学生挤在城区6所校园里,每个班平均72名学生,下课时连离开座位都是件难事,这是6年前会昌县城区教育让群众最堵心的事。与此同时,边远山区的教室里却空空荡荡,生源不足。教育发展水平的两极分化给江西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严峻课题。近年来,我省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镇就读,在2010-2012年的三年内,我省每年将有超过60万名农民成为城镇居民,随之而来的是,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每年预计净增10万名新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基本解决了上学难,但是,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压力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村学校不可能都达到县域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留在农村的学生逐渐减少,教育资源出现一定闲置。

    3年筹资30亿启动教育园区试点建设

    针对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的现状,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部署,全省选择了南昌县等20个县(市、区)开展先行试点。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总体目标是:用3年时间,筹集30亿元资金,安排3万亩土地,建设300多万平方米校舍,新增30万名进城农村学生,化解30万“大班化小班”规模。20个教育园区试点建设以本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各试点县\(市、区\)征收的城市教育附加的30%、地方教育附加的省级返还部分的30%将用于教育园区建设,同时,省政府将从省级统筹的地方教育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以奖代补,支持各试点教育园区建设。

    系列措施保障教育园区建设

    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新余)10月已开工

    记者在新余采访获悉,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新余)是江西省唯一的职业教育园区,列入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园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社会运作、退城进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高职本科为龙头、高职专科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以“优化环境、资源整合、引资办学、组建集团”为抓手,建成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园区,全市乃至全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新能源科技城项目研发基地,市招商引资重要基地及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园区规划面积25.6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1平方公里,分期建设,计划入驻万人以上学校(集团)10所,在校生20万人。今年10月开工以来,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正进行二期建设,新余市委党校、新余职业教育中心、新余成人教育中心,市十五中学正加紧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全省各试点建设热情高涨

    记者从西湖区教体委获悉,西湖区配合朝阳新城建设,规划建设了朝阳新城教育园区,园区内有学校(园)共6所,其中1所高中是新南昌一中,2所公办幼儿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是云飞路第一学校、云飞路第二学校、水厂路学校),园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与此同时,全省20个试点县\(市、区\)都已掀起了建设的高潮。

    新余市分宜县筹措资金3.8亿元,在城镇新区新建分宜六中、五中、三中及第二中心幼儿园、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分宜六中记者看到,教学区和生活区以连廊相接,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标准塑胶运动场等,把学生从单一课堂中解放出来,4000多名农村孩子在这里享受与城里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六地教育园区已成雏形

    “要给孩子们腾出最好的地,以最美的规划设计,建成最安全的校舍。”上犹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该县教育、财政、发改委、城建、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建设教育园区的信心和决心。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地群众对教育园区的建设也给予了极大支持,要地主动让地,拆迁积极配合。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让子孙后代进好学校读书,一百个乐意。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表示,建设教育园区的目的,是要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科学配备教育资源,将有限的教育投入和师资力量集中起来,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化解进城农村学生就读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在县域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教育园区建设,从科学规划到资金投入、从用地保障到税费优惠,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保障措施。江西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教育园区建设,必须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预留重大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非常紧张,省政府仍安排3000亩土地,支持20个试点地区教育园区建设,并且纳入省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内部联审,保障用地指标,保障快速办结。

    目前,江西省教育园区试点建设共动工学校69所,已完工28所,在建面积17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6亿元。分宜、湖口、永修、赣县、乐平、会昌等地教育园区已成雏形,其他试点县(市、区)也加快了建设步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校园建设规范、教学设施齐全的园区学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如何化解资金瓶颈破解用地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各试点县(市、区)教育园区的建设中,一些地方也反映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压力,比如资金缺口较大。此外用地征地也有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用地指标存在缺口。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时间较为集中,用地需求量比较大,现有的用地指标无法满足教育园区建设需求。尽管20个试点省里给了3000亩用地指标,但到每个县只有150亩土地,要建一个园区还是捉襟见肘。另外,还存在配套建设滞后等问题。

    根据当前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的现状,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建议:化解资金瓶颈可通过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如提高从省级统筹的地方教育资金中安排的资金比例。鼓励和支持市场融资,整合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土地资源,通过建立专项融资平台或捆绑在现有的其他融资平台上,打捆进行融资。在破解用地难题方面,统筹安排城镇教育园区用地,支持城乡教育事业用地置换,并建议尽快出台具体征地实施办法。配套建设方面,应加强软硬件配套建设,加强园区道路、绿化、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生活设施建设,确保教育园区建成后能够顺利、方便投入使用。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