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是下阶段重点


发布时间:2010-03-1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是下阶段重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作了振奋人心的政府工作报告。综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洋洋洒洒两万字,长达37页。不仅回顾了2009年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还描绘出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宏伟蓝图。就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产经新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跟去年的相比,您觉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高粱:整个的大体框架没有变化,基本上是以宏观经济为核心。不同主要在于去年的整体大背景是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遭遇衰退。而中国通过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等措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另一个是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报告不但就医疗改革、住房、教育、户籍、收入分配等内容直接谈民生,而且国防建设、两岸关系等内容也顺应了民意。从某种角度而言,总理报告也是一部“民意报告”,处处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产经新闻》:您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高粱: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监督权,以及大篇幅涉及民生社会事业,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政策更实。尤其是,报告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部分收尾时说,“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自身的发展的时候,总理用的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在今年,又更进了一步。报告中提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还是在权力阳光下进行。最新的一点是,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来批评政府和监督政府。
      政府出现错误没什么,但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敢于改正错误。一些地方和部门做出错误决定或者不光彩的事情后,不但不及时向群众公布真相,向群众道歉,反而采用各种花招掩饰。这种置群众诉求于不顾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政府及时改正错误,还将严重损坏政府的形象。政府积极创造条件接受批评和监督,群众的心情会更加舒畅,工作会更加顺利推进。
 

      《中国产经新闻》:去年两会最大的背景就是金融风暴。金融风暴袭来的情况下,我们到底怎么办?2009年经济到底会怎么样?现在一年过去了,温家宝总理做了一个这样的判断,2009年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而2010年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您对“最复杂”这个问题有怎么样的看法?
      高粱:这与整个形势有关。正如温总理所言:“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复杂在什么地方呢?首先世界产业结构布局的走向不明朗,外需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出口这个“马车”不但不能做正面的贡献,反而下降了16%。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过去每年拉动2~3个百分点,变为负拉动2~3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衰减。
      而消费和投资比例进一步失衡。2009年中国全社会投资增长了30.1%,出现了超常增长。2009年的投资率上升到46.8%,最终消费率降到了48.6%。但要扩大国内消费,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因此必须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巩固。如果继续依靠政府投资的拉动,不仅作用将大打折扣,而且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同时,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转型步伐缓慢、环境保持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社会保障严重滞后、贫富差距拉大、就业难度加大以及通货膨胀预期较强等问题,也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复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谈到对通货膨胀担心的问题,会不会有进一步通胀的压力?
      高粱:不排除这种可能,这也是中国经济复杂之处。在2009年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大量的项目在2009年开工,包括2010年可能还有一些新的项目开工,带来的结果是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加大。再发展下去,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膨胀泡沫。如果靠投资继续拉动经济增长是很危险的,由于基础设施需要较长的回报期,紧缩的话,项目资金链断裂,会给银行带来风险。为了实现“软着陆”,中央政府必须谨慎决策,认清具体形势再做决断。
     

      《中国产经新闻》: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存在的,而且这些问题不只提了一年。今年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那么这将会影响到哪些产业?
      高粱:主要依靠房地产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第一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生产和提供更多具有差异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比如装备制造业上的关键部件、材料主要依靠进口,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第二,要通过遵守商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来挖掘产业链中的无形资产,适应跨国营销的大趋势,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三,顺应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通过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减少和摆脱长期以来依赖低附加价值的加工贸易的被动局面。比如,报告中所指出的低碳经济建设、生物科技、生命科学乃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等新兴产业就属于这一类。

      《中国产经新闻》:您怎么看近期沿海地区再度出现的“民工荒”问题?
      高粱:所谓的“民工荒”,实际是资本与劳动力进行工资博弈的信号,更是企业与企业进行竞争力决战的号角。民工荒的原因,现在用原来的工资水平招工是有问题的。在当前物价水平和未来通胀预期下,民工要考虑在家的收入和支出、跨省打工的收入和开支。长期以来,农民工收入偏低,现在城镇化加快,有些厂已经迁到中西部去了,农民工可以不抛家舍业到沿海地区工作,可选择的余地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它会带动整个工资上涨。
      我们正在经历低端的劳动工资上升的发展势头,完全依靠低工资、人口红利维持出口竞争力的时代正在结束,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这对于很多出口企业而言,必然会有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是就整个中国经济的分配格局而言,这有利于激活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倒逼用人单位寻求改善企业绩效和利润的途径以及给与农民工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是靠行政命令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市场力量调节我们曾经在制度上、结构上、管理上和经营上的缺陷。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