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规划纲要》 畅谈教育优先发展
发布时间:2010-03-07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安徽是一个高等教育相对较弱的中部省份,全省33所高校中只有两所部属高校,其他31所高校都是地方高校。自从分管高等教育工作后,经常有地方高校领导找我要经费、要项目,但有些问题我根本无能为力。就拿经费来说,部属高校的生均经费超过8000元,而安徽省属高校仅有3000多元。
因此,我认为《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实施中西部教育提升工程非常及时。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定这样一个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非常认可这个《规划纲要》文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规划纲要》文本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二是《规划纲要》文本从客观上对目前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面向未来、围绕国家长远发展,对教育的功能重新定位,体现了既继承又创新的特点;三是《规划纲要》文本从总体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总体战略、发展任务、改革举措及保障措施,既有宏观战略上的描述,又有微观战术上的安排,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思路和举措都非常清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蔡克勤:
4%时间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我一直十分关注教育投入问题,每年两会都要提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的建议,但是,每年都很失望。特别是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竟然比2003年还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但是,这一次《规划纲要》文本的出台,终于让我看到了希望。《规划纲要》文本明确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4%。这说明教育优先发展得到了确认,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我们一直在讲教育要优先发展,如果连4%这个目标都实现不了,何谈教育优先发展。
十七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不能把解决教育问题仅仅看成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教育问题涉及面很广,如要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离不开财政部的支持,要发展教育科技离不开科技部的支持,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离不开人保部的支持等。
其实,早在1993年,国家就确定了4%这个标准。据我所知,当时这个比例是参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定的,并且取的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数值的下限。因此,我认为到2012年,4%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可喜的是,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明确表示,要积极采取四项措施,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三是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
接下来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应当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规划纲要》目标的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
期待早日实现“两基本一进入”
我在调研中发现,技能型人才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因素,是制约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浙江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规划纲要》文本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国家突出的位置,这为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非常赞同。
《规划纲要》文本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期待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让我尤为振奋的是,不仅是职业教育,《规划纲要》文本还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两基本、一进入”的宏伟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这一目标为我们绘制了教育的美好蓝图,我们要凝聚共识,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资源,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
教师教育面临机遇重任在肩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正如日前发布的《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到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教育体系有待加强等。随着对素质教育理解的日益深化,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情况,需要我国的教师教育给予积极的回应。
近几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办学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传统的师范院校外,综合类院校办教师教育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达74万,而全国教师需求量只有30万,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未来的教师教育需要在规模和结构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就整体而言,教师教育应以专业师范教育为主,一般教师教育为辅。这里所说的专业师范教育是指每省重点建设好一所师范大学、一所师范学院和一所师范学校,这些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师资,服务、研究和引领基础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优秀的教师,才会有优质的教育。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超过1000万,现有在岗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的水平。《规划纲要》文本明确提出,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并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在十项重大项目建设中,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是其中之一,内容包括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水平。这些都说明,国家将在今后几年加大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力度,我们感到很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