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找工慌"到"用工荒"——-就业市场中的叹息
发布时间:2010-01-05 信息来源: 新华网
这时,在距离广州不到一小时车程的佛山一家工厂里,港资企业老板陈锦波也有点坐不住:“订单已经接了,但合适的工人还没有招够。”
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是招不到合适的工人,“找工慌”与“用工荒”这一矛盾的背后,凸显出怎样的问题?
“找起工作来感觉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慌”
看上去体重不到100斤的高玉泉来广州打工已经第10个年头,先是做过一阵子服务员,后来一直给人开车,换了不少地方,但收入始终不高。在招聘会现场,有关司机的招聘信息他都记录了下来。
“现在的薪水比刚来时候要强,但想找再好一点的就很难,因为人家嫌你没技术。”小高心里的好工作是在码头港口开机车,这样的工作挣的自然多,但技术要求也高。
“前段时间有家大工厂来招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人家图纸一摊开,那应该是个机床构造图,齿轮、轴承、螺栓什么的都在上面画着,只要会看图,马上就进工厂。可那东西没几个人懂啊,人们围上去又立马散开。”小高说。
比小高还要慌的,是当下高校里几百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找工作已经两个月了,参加了好几场招聘会,但能面试的没有几家,还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再这么找下去明年就该加入‘蚁族’行列了。”在周末一个专门针对北京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会现场,工科院校毕业生李强焦虑地告诉记者。
“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一是学校没教给你这个技能,二是不愿意上了大学回头再去做工人。念了这么多年书,如果最后找了份专科生都能做的工作,这样的结果我没法接受。”小李说。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在制造业领域,没有一定技术不可能找到合适工作;而业务员、文员领域已经有些饱和,包括毕业生等大多数求职者都冲着这个来,僧多粥少,这么个找法不慌才怪。”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说。
“你拉走我的人,我再拉走你的人,技工就是这么缺”
在广东小家电制造领域摸爬滚打20多年的陈锦波,现在最发愁的不是订单问题,而是怎样找到更多熟练技工。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家企业年初时订单量比往期下降两成,但下半年订单量开始回升。变化的不仅仅是订单数量,“现在我们的客户需求有了改变,根据要求,我们现在要生产更高标准的咖啡壶,这需要大量有经验、懂电工的工人。”陈锦波说。 “行业发展的速度比市场提供人才的速度要快得多,我做这行业很多年,现在感觉技术工缺口不断加大。”陈锦波说。 有同样感慨的不止陈锦波一人。“月薪8000元也难求一名合适的技工!”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地毯大王”李成日急切地描述自己的招工感受。 “中、高级技工是稀缺人才,企业宁愿在市场招聘或是从其他厂子里挖人,因为自己培训成本太高,把一个普通工人培育成一个可以看懂图纸的高级工人,不仅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企业还要为之耗费大量的资源。”张宝颖说。 “我们也从技校招过毕业生,但干了一个月就都走光了。厂里的工作学生娃不是干不了,就是不想干。目前的情况是,市场上的高级技工就是那么多,企业招人不是你拉我的人,就是我拉你的人。”广东合成五金塑胶制品厂副厂长潘志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