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百年老校


发布时间:2016-12-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一位泽被后世的大实业家、大教育家。

一所不忘初心,坚持“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百年老校。

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献,创新实干的职教人。

……

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股股力量汇聚出强大的动能,助力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这里展翅,给予“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以切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教“共生”

从“厂中校”到“校中厂”

在素有“教育之乡”“中国近代第一城”美誉的南通市,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疑是低调的,然而,低调不代表没有光芒,百年的办学史中,学院的办学绩效卓著,获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是南通市获得“国家职业教学成果奖”的两所院校之一。同时,政校企三方联动,共同构建了以“高效、集成、共享、开放”为特点的协同育人平台,是南通市仅有的一所获得“江苏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的高职院校。

“我们学校是1912年张謇先生采用‘厂中校’形式创办的,可以说是诞生于实业。百年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特色从未改变。2013年,我们与海门市政府部门合作建成了具有‘校中厂’特征的海门港生产性实训基地。”江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保刚健笑言,“我们不仅是产教融合,还是产教‘共生’。”

在学院长长的合作项目清单中,我们看到:

学院与南通海门市政府部门基于“地校一体、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由海门市政府部门投资5亿元,建成了具有“校中厂”特征的海门港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瞄准南通高端纺织产业建设,发挥学校纺织服装专业链紧密对接纺织产业链的突出优势,与江苏联发集团合作,由联发集团投资200万元在学校建立集“研究、实训、展示、教学、设计及竞赛”功能于一体的“江苏工院联发高端纺织创新中心”;

学院主动融入南通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家纺产业链建设,与南通经信部门、浙江瓦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建中国(南通)家纺设计交易平台;

学院深度服务长三角航空产业发展,根据航空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特点,与华夏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办学实体南通航空培训中心,学校出资1200万元购买A320飞机,开展CCAR—147技能培训及A320机型专项培训,实现人才培养与民航要求的技能证书相融合;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智能装备制造对人才的需求,牵手世界领先的工艺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投入1500万元共建集“人才培养、技术展示与服务、用户与社会培训”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和“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

学院主动作为,为服务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江苏中南建设集团、龙信建设集团共建集“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功能的江苏省(南通)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训中心。

此外,学院还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南通中小企业IT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的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有德之材才是可用之材”

“张謇提出‘道德学术,俱属优美’的成才标准,因此有德之材才是可用之材。所以,我们学校强调育人一定要育‘德才兼备’的人。”党委书记保刚健认真地说。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课改目标,积极推进“双基导向”课程建设,基于“社会生活过程导向”开发公共课,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通过“全课程育人”,打造“道德学术,俱属优美”的职业人。

为充分满足学生差异化成才需求,学校积极探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教改措施:大力推动大类招生培养机制和“学分制”改革;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从“专业认知”到“行业感知”再到“职业定位”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师生专业技能比赛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两年一次的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周活动,实现“快出尖子人才、教学相长”;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构建“面向全体、分层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培养体系。

同时,学校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着力点,成立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以系列专题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依托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具有“辅教助学”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和“SPOC学院”,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获批为“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还建设了由“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沈寿刺绣传习馆”“中家纺艺术馆”和“南通色织土布技艺馆”等四个特色分馆组成的多功能展馆——文博馆,弘扬优秀纺织文化,传承张謇职教思想。

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让江苏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迈上新的台阶。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别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4个、4个重点专业群。同时充分利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政策红利,以纺织服装专业群为纽带,与南通大学开展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3个专业“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与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开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构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双基导向’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教学成果“纺织服装专业链特色资源库及开放式学习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产教共赢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张謇先生的理想是‘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以达到实业兴国的目的。时隔百年,这一思想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校长王毅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定位与集聚,可充分发挥知识的外溢性效应,更有效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并助力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终达成产教‘共赢’。”

学校面对南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东部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叠加的机遇,不断开拓,统筹利用和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提出“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专业建设不仅要跟着社会跑,甚至要领着社会跑”。

学校针对南通“3+3+N”产业体系建设举措,从专业共生发展、资源整合共享着眼,通过淘汰落后专业、整合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建筑工程管理等传统优势专业为主干,以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航空机电与电子等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为特色,艺术设计、生物制药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实现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增强了学校专业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2013年度学校共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3项,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29项,授权专利162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一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多次受到表彰,荣获“南通市服务地方贡献奖”“南通市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为南通市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为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充分发挥纺织服装行业鉴定、培训基地的职能,校企合作,开发了“纺织工艺师”“纺织品检验师”职业资格标准和“机电一体化技能”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并将“纺织工艺师”“纺织品检验师职业资格标准”和“机电一体化技能中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分别融入到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校还是“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基地”“首批江苏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南通高校中仅有的政府部门认定的就业工程定点培训单位。其中,与南通华夏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南通航空培训中心,仅2013年一年便开展社会培训10499人次,技能鉴定1443人次。

学校通过对口支援、培训师资等形式,全面支持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新疆自治区政府部门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建立了新疆纺织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举办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10次,培训全国教师260名。

学校改革成果在“第二届新加坡-中国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年会”“全国纺织服装高职院校教务处长联谊会议第二次年会”等会议上作了介绍,得到充分认可,各地纺织院校纷纷前来学习交流。《中国青年报》《纺织服装周刊》等媒体均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张謇先生是很早认识实业与教育对于富民强国重要意义及其二者互动关系的思想家,强调两者的“迭相为用”。百年来,江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代又一代职教人在传承张謇先生职教思想的同时不断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为新中国的强国梦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记者: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