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课堂

访常州机电学院中德合作胡格教学试验班


发布时间:2015-07-22 浏览量:

一大早,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黄浩,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动冲压机上的零件,通常这样的上机操作,要等到二年级以后。但黄浩所在的中德合作实验班,采取一年一个项目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们边做边学,通常普通学生一个学年的知识他们一个学期就能学完。现在,这个班上的同学完成一个工件的速度是普通工人的三倍,而且质量也更好。而这个班就是常州机电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431班,这个班级的38名学生,他们的身份与“中德合作”、“胡格教学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胡格在机电,打造中国版的“双元”教学

先进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成就了“德国制造”的全球声誉。德国著名职教改革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开创了“胡格教学模式”,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职教改革专家。他主张“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应当作为整体来传授,思考与行动的结合是绝对必要的。”

 “胡格模式教学试验班”是常州机电学院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新理念、开展中德合作国际化办学新思路的重点项目。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2014年招收了第一届“胡格班”学员。

“洋为中用”还需结合一方“水土”,才能“为我所用”。胡格先生本人曾三次亲自来到学院实地考察,其团队更是多次前来探讨研究。在德国,“双元制”的“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则为培训企业,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学徒式的职业培训;针对中国校企不能有效合作的现状,专家团队提出了打造“校园双元教学”的模式,即以学校为唯一教育主体,开发理论与实践紧密配合的双元课程。这种课程的核心,就是“项目式教学”。

据了解,中德合作机械制造专业项目试点为期三年,第一年将完全采用德国专业课程和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后两年将通过德方专家培训,采用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培养受教育者具有独立的、负责任的和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11次培训,“改变”从老师开始

“教”与“学”是互动相关的,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失。要按照胡格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调整教学方法,“职教的基本出发点应以学生为中心。”尽管我们的老师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耕耘多年,然而,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课堂方法,老教师也略显生涩。胡格强调师生关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方法上课习惯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培养,这也是胡格教学师资培训的重点内容。

至今,学院先后投入逾300多万元用以引进德国巴符州职业学校第一学年的“手动冲压机”项目的全部学材和图纸,并布置配备了相应的理论课教室和实践课场所。截至2015年5月,该项目总计进行了11次师资培训,由德国职教专家面对面地传递教学理念和课堂技巧。同时,老师们将“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本土化”,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落地”可操作。

 

细节见实效,“他们真的不一样”

 

职教专家胡格是这样评价这些学生:“真想把他们带到德国去!”走进实验班的教学场地,就像步入一个成熟的工厂车间。而学生们娴熟地操作着机器,投入认真的状态俨然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师傅。

“一个动作,就看出了你的水平。”可不要小看日常最熟悉的工具——游标卡尺,从同学们拿起尺子的动作,就知道你专业不专业,这是德国史蒂芬﹒怀特布艾希特老师第一课上就强调的。

对刀,数控专业术语,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老师告诉我们要垫一张白纸看误差,确保准确无误。”黄灏同学回忆刚开始上课的一些细节,工具的摆放,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一次胡格老师亲自来授课,下课后我们放下工具,走出教室,他又把我们叫了回来。他很严肃地强调,工具归工具,量具归量具,习惯体现素养。”如今,这样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日常操作习惯之中。

“犯错误,你才能有进步。做了再讲、讲了再做、边做边讲。”中德合作班的专任老师鼓励同学们犯错误,在反复操作练习中总结技巧,现在班里的同学制作一个工件的速度是普通班级学生的3倍。而且,他们始终强调质量意识,工件误差为零。

据悉,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胡格班”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凤凰卫视还专门实地拍摄采访,制作纪录片《走在世界前沿》,并将在凤凰卫视播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经验得到了各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