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低谁最有权评价:让社会和学生说了算


发布时间:2015-05-1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长期以来,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谁说了算,始终是众说不一。前不久,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受省教育厅委托,评估并发布了全省47所高职高专学校2013届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结果,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高校和社会对这种评价体制和机制点赞颇多。

    第一,让第三方说话。浙江省实施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引入和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机制,让人信服。评价体系提前向社会和各高校公布,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支持,全以调研数据为事实,尽量减少主观性因素。为增强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将运行和形成的各高校各类参数公布于众,使第三方评价始终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第二,让学生说话。评估的测评要素由5个方面构成,即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各要素量化匹配的权重不同,但在百分制的组合中,学生的评价分占80%,这是真正意义的让学生说了算。与常见的评价不一样,依据教育规律人才价值发挥的滞后性特点,本评价将测评对象定在毕业后一年的学生,看学生学以致用的真实,用他们切身的体验回头评价母校的教育,这无疑是独到的视角。此举的意义还表现在:以“过去”的学生评价现在的学校,学校的短板究竟在哪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实践实训教学应如何组织、学生动手能力怎样?评价让学校的反思和当下的教改看得更通透更深刻;让毕业一年后的学生评价母校,无形中冲破了学校学制的束缚,加大了学校的责任担当,学生是你的“孩子”,对他们负责是学校始终的责任。

    第三,让用人单位说话。用人单位是学校育人的终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用人单位评价的关注点重在学生入职后对职业文化的认同,融入职业的程度,以及工作绩效和专业技术水平等,这是最真实也是最中肯的评价。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意义还表现在育人的协同上。通过评价,学校可直接了解到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用人单位也通过评价,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获得满意的人才而尽心尽责。

    第四,让学校说话。从本质上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本身只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评价,学校作为当事者也应有话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14年浙江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综合评价的第一名,学校对赢得第一感悟颇深:“第一”虽然来于一朝,但成就来自长期积累和不断创新。浙江工贸职院是一所个性化、特色化办学十分突出的学校,在“不求规模求质量、不求外表求内涵、不求综合求特色、不求功利求品牌”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探索出“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资本资产经营+自主办学”的创业型高校发展模式,将浙江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创业型高校与培养创业型人才结合,形成了政产学研市一体化、联动、持续长效的发展机制。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我国现代新型人才的整体素质,要办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高校,学校必须跳出学校去发展,对学校评价也必须跳出封闭式评价的桎梏。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不难看到,我国多种形式办学的职业院校逐步实行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将日趋常态化,可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让学生和社会来说话,也将常态化。

    (作者:贺星岳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