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四个关键


发布时间:2014-01-17 浏览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高职教育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如何推进这一伟大改革工程,需要有强有力的勇气、精神、气度。笔者试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总格局出发,谈谈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如何走好这关键的改革之步。
      1.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改革。
      改革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当前国家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发展的困窘倒逼改革的诉求和形势迫在眉睫。加快改革,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指针,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加快职教领域改革,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一件大事。能否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能否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在技术装备、技术革新、技术改良等方面提供直接动力,能否为全民技能水平提升、高素质劳动者素养养成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发展后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
      因此,只有“改革”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最有效、最直接、最强劲的武器和法宝,高职院校也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总结、提升和巩固不同历史时期高职教育取得的发展成果、经验和教训,才能健康、持续和有力推进新时期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同模式、不同内涵、不同要求的改革夙愿。
      2.发展的第二个关键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样是一个不甘于形势发展需要而迫求改革的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往前追溯,“十八大”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七大”对于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六大”提出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回顾既往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我们不难体会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不断革新、不断深化、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清各个时期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不同要求、不同定位、不同期待,从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从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到高职服务产业提升能力计划,一系列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的推出,也不断彰显创新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发展的原载推动力。
      因此,只有“创新”才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新内涵的动力,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住创新这把利刃,才能破除固化思维对高职教育的束缚,在改革中迎刃而上,争创出自己的品牌,争得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席之地。
      3.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开放。
      开放,是一种发展的态度,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坐标系。高职院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办学的开放程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 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究其本质,就是要求高职院校打开大门,走开放办学之路。
      当前加紧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明确提出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投入、生产性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人与继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依赖并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促进办学活力,增加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适应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出的“订单式培养”,在校企合作方面推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进校园”,在办学投入方面提出的“校企共育共赢”模式,在生产性实践育人方面提出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化改造等等,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对接。
因此,加大开放发展的半径指向,更加强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管、办、评分离,提升市场引导办学的适应力和革新力,把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起来,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起来,把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起来,把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起来,优化对外结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4.发展的第四个关键词:包容。
      包容,是一种办学精神。高职院校唯有“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才能兼具多元,群贤毕至,百花争艳。
      回顾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抵御外辱,师夷制夷,办学兴国”的船政学堂伊始,就把办学的思路放宽于四野,“前厂后学”的办学格局、洋中兼具的师资队伍、中西合璧的专业设置等等,在封建固守思想的桎梏中,正是以此态包罗万象,创下中国职业教育的登峰佳绩。近代中国的科技、海军、船舶建造、精工制仿等均有了新的起色,一批批仁人志士也从这里走出,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铁路之父詹天佑,“东学西传”第一人陈季同,爱国将领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萨镇冰等,中国职业教育也从此跨入历史的新纪元。
      在当前高度开放的世界格局引导下,中国以昂扬的姿态走过了改革开放的辉煌35年,如何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教育仍然是关键。要想使国强、民富、人本,高职院校无疑要更具担当,担当创新型国家转型升级发展的重担,担当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改造的重担,担当起教育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担,始终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包容多元人文激发发展潜力;始终把发展作为前提,包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不同尝试,唯有包容的高姿态,才能寻求思想的更加解放,才能寻得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
      纵观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我们不难看出,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开放发展,不断包容提升,只有把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贯穿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激发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育人、强国、复兴的伟大梦想。
 
      作者:陈瑞晶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院长、博士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其前身为创办于1866 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
      主要研究方向:
      1.高等职业教育
      2.交通安全工程、运输管理、汽车运用工程
      主要兼任:
      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福建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