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发布时间:2010-03-26 浏览量: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2009年国家编制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了以下目标:

1.产业实现平稳增长。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市场。

3.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需要,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

4.基础配套水平提高。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材料实现重点突破。

5.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6.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规划》还提出了以下任务

(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这十大工程是: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科技重大专项。      

(二)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这九大产业项目是: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船舶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国防军工。  

(三)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对重点基础配套企业的投入力度,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3.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5.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充分吸收借鉴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为海外专业技术人才回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稳定和扩大装备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成套水平。

6.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7.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规划中明确看出,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主要围绕节能节材、环保等方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对技能人才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1、高技能人才比例适当提高。机械行业的工人队伍规模约1600万人,其中技术工人约占60%。过去我们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水平是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主导的技工队伍的建设方针,具体高级、中级、初级工的比例是304030.现在根据产业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提高迅速,综合国内外企业技工队伍技术水平构成情况,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应提高到404515

2、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高职的专业设置不宜过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内国外的需求变化迅速,使装备制造业的工艺方法变化较快,因此,职工工作期间转岗的机会较多,专业较宽对适时转岗就容易适应。专业设置尽量多覆盖工种岗位,不要一一对应。

3、技能人才的培养,专业理论适当增强。前些年,因为企业减员增效,企业下岗人员较多,近几年,装备制造业由夕阳产业变成朝阳产业,技工荒成了前几年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希望招收的技工到厂就能马上上岗,熟练工作。这无疑影响到学校过度强调技能的培养,相对消弱了专业理论的教学,这对一个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提高非常不利,也影响到企业的后劲。对于当前实行的顶岗实习,在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有些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类不少企业,顶岗实习异化为顶岗劳动的现象层出不穷。在环境条件不太好时,也可在学校进行综合实训。

4、要重视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学习。现在都提倡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适合学中做,做中学。要建立上岗学校培训,转岗企业培训的制度。在企业的车间要建立起学习岛,使技术工人有一个相互切磋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企业要把技术工人看成企业的财富,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肯投资对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提高。

5、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继续教育,特别是现在多媒体发展很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把教育软件产业重视起来,投资支撑搞技术工人需要的电子课件,通过网络、电视提供给希望学习的人,这也是今后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