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大学应为职业教育放下身段


发布时间:2014-01-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

      青年就业是世界性难题。去年国际劳工组织曾预测,201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高达12%以上。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曾警告:“如果我们不想方设法使得这些年轻人就业,这将会是一个人口定时炸弹”。但德国却能够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保持较低的青年失业率。据去年8月的统计,德国的青年失业率仅为5.3%。美国奥巴马总统曾称赞德国职业教育使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就业。

  中国同样面临着青年人就业困难,最近几年几乎年年上演“最难就业季”,让很多学生和家长为找到一个工作位置殚精竭虑。中国教育该怎样更好地适应青年就业的要求?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在去年7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指出:中国必须将其高等教育系统的重点从学术性课程转到职业教育课程。尽管他的观点在中国科技界引起一定争论,但笔者认为中国大学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意见是正确的。

实际上,近些年中国政府和教育界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工作。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即将出台实施。但搞好职业教育,仅靠政府规划是不够的,仅在职业教育领域努力也是不完整的。中国大学还要在更多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要架起职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有接受学术型大学教育的机会。这是项重要的工作,核心是要化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想一想有多少中国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职业教育?这样的问题来自中国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没有前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未来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要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转到学术型的大学读本科,可以考研究生、读博士。

  其次,要丰富大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教师了解实际,才能教育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派高校教师到企业部门挂职锻炼,也可像德国那样,要求到高校工作的新教师要有起码一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不但对于培养人才有好处,对于大学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也同样大有裨益。

  此外,要把专业(职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好。中国虽已设立MBA等38类专业硕士学位,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不高。各培养单位并未特别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仅将其视为成人培训一种特殊方式。办好专业(职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大学进一步加强同企业的联系,真正实行“双导师”,规范培养,按专业学位教育要求开展工作,而不能仅将其视为学校创收的一种途径。

  最后,还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2011届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同西方国家差距很大。中国大学应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有真正成功创业经历的师资队伍,对学生不断辅导。还要在资金、财务、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给创业学生提供必要帮助。▲(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