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向新求质”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4日09版

福建泉州,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与雄厚纺织鞋服产业基础的中国服装名城,正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迈进。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产业升级对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顺应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向高设计含量、高附加值时尚创意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以“向新求质”为理念,与九牧王、柒牌、三六一度等龙头企业聚焦时尚产业对服装人才的新需求,联合老牌军工服装强校——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南北协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为泉州实现从“服装制造大市”向“中国服装名城”的跨越发展注入高技能人才动力。

闽台合作:传承地域文化新时尚

服装是时尚的载体,更是文化的符号。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元素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针对本土品牌升级、“国潮”文化兴起等对产业人才的需求,提出“特色文化入课堂”的培养思路。整合台资企业协会、泉台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台资服饰企业等资源,将闽台文化、非遗引入专业人才培养,依托课程、项目实施,将其转化成教学和实践内容,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服装作品。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设计创新能力,为泉州打造中国服装名城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本土品牌的时尚影响力。

以“学”为核心,以“赛”为抓手,以“创”为路径,将“学赛创”融合联动,推进一体化学习,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服装设计大赛、技能竞赛、服装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服装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跨校际交流,共同提升两校服装人才培养质量。截至2025年,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15年与行业协会、本地服装企业共同举办时装周,邀请本地服装龙头企业代表、台资服装企业代表、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兄弟院校到场观摩指导。在刚结束的2025经贸学院时装周中,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以“宋元泉州”为灵感,将非遗融入现代剪裁,让传统与时尚碰撞、匠心与创意交融,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观众奉上一场沉浸式视觉盛宴。

南北合作:对准产业升级“靶心”

产业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标。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前身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8年就开始进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按照“研发—生产—终端”的产业链得出“服装设计+服装技术+服装营销”的培养定位。近年来,聚焦“互联网+”时代和消费升级背景下对时尚服装创新人才的新需求,学校进一步将虚拟仿真设计、数字化营销等新技术融入教学,基于服装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一条主线,分方向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即以“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制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化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技术+数字化服装营销”3个方向课程。这种对接产业需求、兼具个性化的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不仅满足了服装专业学生对不同方向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还为纺织服装行业培养了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变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对接技术前沿、实训标准对接岗位能力、认证体系对接职业发展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精准育人的实施路径。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学校引入3D数字化设计、人工智能AI设计、服装智能生产管理、3D数字化建模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产业升级急需的新技术;在项目化实训过程中,与九牧王、柒牌、三六一度等本地服装龙头企业,晋江万裕达、泉州婚之舫婚纱公司等台资服装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培养学生树立“进实训室即进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意识,强化岗位实战能力;在职业化能力认证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认证”模式,将服装陈列设计、智能生产管理师等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助力服装专业学生技能提升和高质量充分就业,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人“联合体”

产教融合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鸿星尔克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服装企业,建立南方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与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设立际华集团职业装研究院试制基地。以项目实施、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为师生“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服装技能竞赛提供设备、技术支持,校企双师使用真实项目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实践,学生通过真实项目切实强化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两校结合地方产业、地域文化特点开展交流和协同育人,将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严谨规范、质量为先的军工精神与爱拼敢赢、开拓拼搏的闽商精神融入实战训练,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职业操守。价值塑造和实践教学的双轨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近年来,两校服装专业学生累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国家级奖项11项,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成效。

校企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数字经济产教联盟,通过双聘双挂、双导师制、人才引进等方式跨学校、跨区域、跨企业组建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教育部名师、桐江学者、省市技术技能大师共同领衔、南北学校联动、闽台企业协同的“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梯度合理”的双师双能教学团队。目前,团队内拥有1名教育部名师,1名全国服装行业技术能手、省级十佳制版师,1名省级十佳设计师、泉州技能大师、泉州名师工匠。近5年,教学团队累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

人才培养:助力中国服装名城发展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与“创造”,从“规模红利”转向“价值红利”,是一场深刻的蝶变。这场蝶变的核心动能,必然是人才。在这个进程中,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高校,扎根立足于区域服装产业发展需求,从“向新”与“求质”两个维度出发,通过理念、技术、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优化,为行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泉州时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产业从传统的制造加工向高端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助力泉州在时尚产业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对“向新求质”教育理念的践行,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地方高校及全国的服装专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泉州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名城而不懈努力。 

(作者:熊毅 赵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