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数智赋能 双轮联动”高职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2025-07-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7日08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教学教改、能实践指导、能技术服务“四有三能”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目标,校企共建教师研修平台、研发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平台、智慧教学平台“四平台”和团队运行长效机制、团队分层培育机制、团队分工合作机制、团队内外协同机制“四机制”,精心构建出“数智赋能 双轮联动”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学校依托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大数据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数智赋能教师个体成长、团队协作创新,实现团队建设轮与教师成长轮“双轮联动、共促共进”。近年来,学校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荣誉,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温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数智赋能,助力教师个体成长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携手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教师研修、研发创新、产教融合和智慧教学四大平台。依托教学教改、实践指导、技术服务三类能力提升项目,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研判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项目实战成效及岗位实践表现等关键数据,为每名教师量身定制科学化、个性化的专业成长路径,助力教师自我认知深化、专业发展优化、能力完善强化与教育理念革新,实现教学创新能力质的飞跃。

双轮联动,强化团队协作创新

学校创新制定团队运行、分层培育、分工合作、内外协同四项机制,按照“制定目标施压力—建立机制促动力—团队培训育能力—分组攻关要锐力—团队协同聚合力—辐射引领凝助力”六个步骤构建团队建设轮。通过愿景共享、机制协同、分组协作、评价互助,实现教师成长轮与团队建设轮“双轮联动、共生共长”。

依托数字化智能平台,学校通过绘制教师个体能力画像与团队整体发展画像精准识别优势短板;运用团队效能动态监测看板实现建设过程可视化管控;构建“评价—诊断—改进”闭环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智能诊断平台、持续改进机制),以数据驱动团队建设提质增效。

深化合作,搭建多元协作平台

学校创新打造校校协作共同体,联合16所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共建章程、共治机构、互聘成员、共商目标、共享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与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建全国首家光网络学院,共同打造“1+M+N”(1所学校、M家行业龙头企业、N家区域生态伙伴企业)产教融合新生态,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课程共上、师资共用、基地共建、项目共研”的“双元六共”合作模式;搭建校政协同平台,以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纽带,与政府部门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教育链与区域经济链的有机衔接;拓展国际协同平台,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共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职教联盟,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共享团队建设经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职教品牌。

以评促建,创新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创新构建全方位教学团队质量评价体系,着力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自主研发团队质量评价系统,对9个国家、3个省级和3个市级教学创新团队开展全过程、多维度评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学校团队建设成绩显著,先后立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多项国家成果,并以优异成绩通过首轮国家双高校和专业群验收;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等大批卓越教师,形成教师发展与团队建设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指导学生荣获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指导学生累计获得技能大赛国家奖项516项,累计开展培训20.87万人次,授权发明专利683件,承担企业横向课题1310项,科技到款高达1.76亿元,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未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智赋能 双轮联动”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持续优化“四平台”与“四机制”,强化数智赋能,提升教师个体成长与团队协作创新水平。进一步拓展多元合作领域,为团队建设注入新活力。不断完善教学团队质量评价新体系,推动以评促建持续深化。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打造卓越教学团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助力职业教育迈向新高度。(田启明 郑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