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产教联动、科创融教、学培融通” 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24-11-28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8日09版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以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为导向,聚焦航海运输业转型升级、邮轮新兴产业发展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航海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山海力量”。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于2016年开展航海类专业共建、联合培养,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试点”。经过多年探索,学校联合山东东弘国际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中船舰客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纵向深化,共同开展了“三教协同”背景下航海类专业“产教联动、科创融教、学培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产教联动 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潍坊市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框架协议》中“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融合研究型院校教育资源要素,与中国海洋大学建立“横向融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依托专本贯通培养和产教融合等项目,与对应本科院校、合作企业等共建“纵向贯通”人才培养机制。产教联动形成了人才培养合力,构建了“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
科创融教 构建“多维度、立体式”教学体系
校企双融,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依托“师资提升计划”项目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学校积极调动高职、本科、企业专(兼)职教师发挥专长。技能大师负责将企业生产项目、服务项目等融入教学;专任教师将产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引入课堂,实施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师德师风引领,实施领军人才领航能力、专业教师“双师”素养、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多举措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多方联动,构建“五元融通”课程体系。面对数智赋能航运转型升级中带来的挑战,学校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航运岗位技术三级(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要求,推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融通“岗、课、赛、证、创”5个要素,构建一体化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按照“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内容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路径,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多元结合,构建“五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基于核心岗位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等要素,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教学与产业相融”“培养与就业衔接”“科研与生产互促”。以校企研发项目为载体,将研发实践转化为教学内容,将实训内容设计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4个层次,创建“虚拟认知—基础训练—技能强化—综合实践—实战创新”五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以科技赋能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
专创融合,构建“三阶六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双创”孵化平台,学校不断完善“专创融合”机制,将“双创”培养划分为“理论启航、创意筑桥、实践成就”3个阶段,通过“双创启蒙—自我认知—目标定位—大赛引领—项目孵化—企业运作”的“六步”递进培养,构建进阶式“双创”教育体系,实现了“双创贯穿”“专创融合”。
学培融通 搭建“一站式”终身学习立交桥
学校着力构建“一站式”终身学习体系,职前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东弘国际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在专业、课程、资源、师资等方面开展共建,构建横融纵贯培养体系,赋能分类人才培养。职后依托航海类专业岗位适任培训基地等平台,向航运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构建人才培养终身学习培训体系,衔接职前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定转换机制和学习成果认定标准,拓展航海类专业学历教育与资历培训成果转换通道。
多元参与 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推动建立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与“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培养对应的“四位一体”(包括贯通转段升学的政府评价、与“课”对应的学校评价、与“赛、创”对应的社会评价、与“证”对应的行业及政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同时,以智慧教学和诊改平台为依托,突出平台数据动态反馈和过程管理,形成质量评价诊改循环,提升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持续动力。
(徐立清 张 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