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线四维” 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录


发布时间:2024-11-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日07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创新团队构建了“一核引领、三线联动、四维保障”团队建设模式,涵盖顶层设计、引育并举、平台建设、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5个方面的内容,建成了一支面向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别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核引领”:“德”字当先,铸牢师魂,塑造“湖铁大先生”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干部选聘等工作中,实现师德考核全覆盖,强化师德典型正向激励。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在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等7个维度构建了4个层级的教师道德素质模型,制定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学校教师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9名,获得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名,获评教育部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1名、湖南省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株洲市优秀教师4名。

“三线联动”:“实”字为要,激发团队潜能,提升内生动力

聚焦教学创新能力,实施“三教”改革强能行动。突出教学技能,培育团队模块化教学设计能力。创新了铁道机车专业“校企双主体、育训两途径,三层次能力提升,一专多能”的“2+3+X”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大(复合能力)—中(项目/课程)—小(任务)—微(知识/技能点)”四层模块嵌套的全模块化智能课程体系,实现“通用基础—岗位核心—职业综合”能力三层次递进提升。创新教师“组课”、学生“走课”的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模块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开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资源,打造了“牵引电器检查与维护”等4门“金课”,建设了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12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

聚焦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实施课程思政提质行动。构建课程、专业、专业群三个层面的思政体系。创新“学校+企业”的思政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通,“无痕”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育人各环节。立项国家级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连续3年牵头组织开展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铁道运输类专业)。

聚焦行业服务能力,实施“大师+名师”携手行动。完善校企协同工作机制,成立轨道交通装备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成了1个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组建“列车牵引传动控制技术研发”等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校企联合开展车辆智能检测与控制等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立项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10项,横向服务220余万元,获发明专利授权19项。

“四维保障”:“效”字为本,推动团队结构升级“同频共振”

注重政策保障,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推动团队制度体系改革,先后出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26项,成立了“国家、省、校”三级创新团队,形成了国家创新团队核心引领,三级创新团队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团队结构化组建方式改革,构建了以院士(刘友梅)为顾问,以领军人才(张莹、樊运新)为引领,以教学名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技能大师为核心,以骨干教师、技术能手、名匠为中坚的多层次、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

注重平台保障,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依托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首批国家级别株洲市产教联合体、轨道交通企业学院等平台,建立了专业校企“双向交流、双向交替”的人才交流协作机制。牵头教育部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领域课程改革试点项目(职业教育“101”计划),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服务轨道交通企业“走出去”,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建成“高铁工坊”2个,开展本土化人才境外培训3690人日,输出国际化标准4个。

注重机制保障,完善师资培育体系。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构建“413”教师岗位能力模型。从基本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建表达沟通、团队协作、课程开发等13项内容,细化能力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分层分类建立教师发展标准,激发教师个体潜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和成长资源。

注重经费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建强队伍、突出关键、深化协作,团队建设目前已投入经费400余万元,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模块化课程、数字教材开发、共同体协作交流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本文系第二批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项目编号:ZI2021090303]阶段性成果)

(莫坚 张莹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