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构建“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9月9日08版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不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聚焦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药产业人才需求,联合13所(家)中高本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构建了“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成果经市内外推广应用,实现了三个提升:中高本人才培养与区域医药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中、高、本、企”四方育人资源要素的融合度不断提升,一体化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不断提升。

横纵延伸,层次拓展,明确中高本培养目标定位

明确中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本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定位,中高本层次和目标具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不同,体现出“横纵延伸,层次扩展”衔接特征。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属于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三者的人才培养具备“阶段性”特征。随着中高本职教层次的渐次提升,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格也渐次提升。教育对象(学生)在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阶段,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应该相互衔接、循序渐进。每个层次必须明确其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形成一套科学稳定的人才培养标准,确保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

五方联动,四元融通,系统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厘清“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建构逻辑,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行业、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转段考核方案。强化“整体设计、系统培养和贯通实施”,融通岗、课、赛、证四个要素,进而构建“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实现各层次间的课程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可实现“中、高、本”各层次间培养目标的延续与衔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是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核心和关键。依托区域职教集团,中、高、本、企四方联动,按照“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内容开发—实施与评价”的路径,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入选国家教育部门社区教育品牌课程1门,建成岗课赛证融通的国家、市级教学资源库3门,在线课程18门,认定市级在线精品课程、优质社区教育网络课程2门;编写新形态教材23部,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获批市级“大思政”案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项,立项市级教改课题11项、其他教研课题6项。

校企互融,师德为先,打造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联合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院校建立师资培养体系,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以加强“双师”素质建设为核心,实施领军人才领航能力提升计划、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多措并举打造一体化培养“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企业专(兼)职教师自身专长,企业能工巧匠负责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检测项目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中高本教师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课堂、融入教学,有效实施“中高本企”教师分工协作的“一课多师”模块化教学模式。团队成员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中青年领军人才、重庆市英才等市级以上表彰12人次,入选全国行指委、教指委委员8人次,一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立项重庆市(省部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

综合评价,素质为本,形成多元化转段考核方案

联合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院校,共同制定从中职到高职、中职到本科、高职到本科“转段”升学考核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包括课程考核、过程考核、综合评价)、转段升学考核的实施方案,特别突出对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体现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性评价。研究如何通过考核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转段升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筛选出适合于继续进行高职、本科层面学习的学生。学生技能竞赛、“双创”竞赛等国家、省部级竞赛获奖120余项,学生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1+X”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近3年为成渝地区医药行业培养中、高、本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名。

借助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契机,依托“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团队不断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通过《职教论坛》等期刊、重庆市政府部门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多路径向国内外广泛推广,经验做法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系列理论成果聚焦“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定位,从入口、过程、出口全流程把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育人全过程的闭环设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努力打造“中、高、本”贯通培养育人的“重化”范式。

(本文系2024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21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212051]阶段性成果)

(孔庆新 周在富 高小丽 刘碧林 苏婷婷 谭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