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以党建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9月5日08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标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任务标准,将党建工作贯穿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探索打造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五维融合”一体化发展模式,以高水平党建工作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学生党支部2022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总支2024年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

示范先行

推动党建工作提质量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通过党总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等强化党的领导,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才引进、教材选用等方面,党总支先行研究、前置把关,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地落实。注重加强理论学习,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创新构建“联学、联讲、联行、联展、联演”党员学习模式,组织师生党员观看红色电影、打卡红色基地、手绘红色地图、排演红色话剧,通过“艺术+理论”的方式,让理论学习“活”起来,党员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坚强有力。开展“心声献给党”“信仰公开课”“新老党员话初心”等系列活动,党员党性强、作风硬,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党总支先后获评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优质党支部、江苏高校特色党支部。

思想先导

推动人才培养强根基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思政“金课”计划,深入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景观设计实务”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党员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创新育人模式,依托学院专业特色,以“艺术党课”形式宣讲理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排红色艺术话剧,沉浸式演绎红色歌曲,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堂”。把课堂搬进展馆展厅,让教育教学走进田间地头,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度,激励学生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助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学生先后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在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造价、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平面艺术设计等项目比赛中获一等奖,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人才先手

推动专业建设增内涵

全面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头雁作用和引领作用,促进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学科发展和党建工作合力。视觉传达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学校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坚持党管人才,引才与育才相结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培育工程,搭建校外名师面对面、校内导师手把手、青年教师肩并肩成长平台,着力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近年来,先后有多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获评“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助力教学出成果、出特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核心专业,商业设计与传播专业群入选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

优势先发

推动文化传承出特色

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形成“三融五维”非遗文化育人品牌,“传”地方非遗文化,“学”大师匠人匠心,“研”产学融合范式,“创”时代物化成果,“赛”技艺双向赋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强基。以区域非遗文化为抓手,依托省级“吴地非遗”社科普及基地,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无锡首个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学院,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多个街道社区合作建立非遗传播实践基地,党总支毕业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先后涌现出无锡市非遗传承人3名,先后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无锡惠山泥人厂推荐10余名优秀毕业生就业,为地方和行业企业输送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可持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文化创新传承与多维传播“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获评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以及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微课大赛一等奖等。

党员先锋

推动社会服务见成效

以高质量党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思想理论和党务工作实务资源优势,党总支将党员服务意识提升与专业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开展“形象四亮、成效四比”等活动,让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守初心、担使命、作表率。学生党员组建“手绘乡村”志愿实践团,在盐城市建湖县金徐村、无锡市滨湖区鸿翔村、无锡动物园完成了多幅主题墙绘,让乡村墙壁旧貌换新颜;教师党员们深入当地社区,指导社区有精神障碍的老人用画笔描绘对美的感受,用艺术浸润心灵、自我疗愈;开展“吴地非遗”社科普及活动,组建党员社科普及服务队,在校内的非遗传承场馆“成蹊园”,在校外的中小学、社区、园区等进行讲解,带领年轻一代了解非遗惠山泥人的知识和技艺。参与服务学生近6000人次,服务受众达9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近3万人次,海外青年学子300余人次,真正传承非遗文化、讲好吴地故事,担当社会责任、凸显先锋色彩,为党员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抓手。学院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张音宇 朱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