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赋能职业院校育人路


发布时间:2024-05-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04日06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些指示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也为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厚植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后备人才提供了方向指引。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是时代要求

工匠精神作为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精神品格,不仅体现在产业工人身上,更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既是对现代产业发展时代要求的回应,也是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内容耦合,工匠精神为职业院校育人提供内容指引。用工匠精神丰富职业院校育人内容是职业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当下之需。因此,内容上的耦合性是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全过程的先导逻辑。从内容需求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认同教育,对标工匠精神所指向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从内容的延展性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是职业教育学生在技能实践中需要养成的卓越精神。

价值耦合,工匠精神为职业院校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工匠精神需要通过融入职业院校育人文化而得到发扬光大,并使之在滋养师生心灵、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得到验证和释放。从内在价值耦合上看,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为高超技艺的创新传承,还体现在匠人施展才干的韧性、耐性及忘我工作的乐享情感,这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内在质量要求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培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还要有技能报国的职业志向;此外,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育人倡导的价值理念,只有让学生在职教成长中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才能引领学生向大国工匠看齐,在服务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成为大国工匠,实现出彩人生。

实践耦合,工匠精神为职业院校育人提供实践动能。工匠精神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匠造文化,体现为“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的实践品格,是一种带有匠艺追求的技艺超拔、至臻至善的匠心追求,是技术实践与人生追求的高度统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劳动群体砥砺精湛技术、实现技能报国的精神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职业院校育人要强化学生技能实践与服务国家需要的耦合关系,引导学生在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高尚的职业追求,而工匠精神则是实现这一需要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实践动能。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的着力点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良好职业道德与精神风貌,展现出对一般劳动精神的超越,是劳动者职业韧性、创新精神、职业理想的高度融合。

以执着专注的职业韧性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中塑造精神世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提升和价值引领上的作用,强化工匠精神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注重学生执着专注的职业韧性培养,引导学生执着于技术成就人生的价值追求,专注于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需要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只有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的职业韧性才能让职教学子在技术学习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能力,在实现个人技能提升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

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引导学生在技术实践中锻造创新能力。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创新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竞争力的体现。从逻辑上看,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传授职业技能,而是在技术教育过程中,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彰显精打细磨的坚韧品格、极致严谨的职业态度。特别是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之下,其蕴含的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通过精益求精地育人,锻造学生技术创新的能力,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后备人才。

以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在技能报国中成长为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培黎学校调研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工匠情怀的职教学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因此,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以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育人指向,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自强、出彩人生”的价值观念,在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向大国工匠看齐,学习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技术品格,激励学生通过技术学习成长为自立自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须讲求实效性

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要体现过程针对性、融入实效性。基于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环节须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制度建设的指引作用。工匠精神作为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主线需要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一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要求,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配套方案,规范化、制度化落实落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育人实际、行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方法,提高工匠精神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工匠精神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发挥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主渠道,职业院校要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为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提供基础保障,实现精准滴灌。一是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工匠精神理论阐释上的教学优势;二是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思政教学始终,紧紧围绕学生专业课程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有针对性地将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典籍、现代工匠优秀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增强课程教学的工匠精神“味道”;三是结合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开发工匠精神选修课,开展社会职业体验课等,打造具有鲜明工匠文化特色的育人辅修课程。

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育人既要发挥课程教学的显性作用,也要注重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一是结合学校职教特色,建设鲁班广场、工匠体验馆、工匠楷模人物文化景观长廊等,以此厚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文化;二是联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团委教师、创新创业教师等育人力量,结合学校“一站式”学生功能社区、党建工作室、专业实训室,举办系列工匠精神文化体验活动,形成工匠文化宣传品牌,营造讲好工匠故事,传承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三是结合职业院校校内实践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三下乡”、青年志愿服务等项目,打造“行走”的工匠体验活动,并利用校友宣讲会、企业入校活动日、职教联展等活动,拓展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育人的实践样态,以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吴兴兴 李 生,分别系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