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耕“三全育人” 育新时代“铁路工匠”


发布时间:2023-11-2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3日08版

涌现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位省级以上劳模,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铁“走出去”战略……这背后,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铁职院”)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积极发挥铁路和轨道交通行业的育人力量,着力培育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精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发展战略与轨道交通技术技能需求。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仅有的轨道交通类公办高职院校,广州铁职院高位对标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和大湾区建设,围绕符合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体现轨道交通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育人目标,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铁路与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学校形成“党政工团全要素、课内课外全过程、校内校外全方位、政校行企全资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五全”一体化思政育人系统工程,培养胸怀使命、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铁路工匠”。

党建领航“三全育人”创新发展

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党建育人体系,倾力打造“党支部+”党建育人平台,持续推进“三航四融合”党建育人工程……广州铁职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三全育人”工作把舵领航。

“党组织领导全要素参与,党政工团全要素联动。”广州铁职院党委书记张竹筠介绍道,学校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处室分工负责、二级学院组织落实、全员协同参与为重点,着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学校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学校建设发展全过程。

“任何细小的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铁路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要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广州铁职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刘让雄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情感认同相结合。他主持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运行与管理”课程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建立“党组织领导、全要素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将立德树人作为全体教职员工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学校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梳理归纳各类育人主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全员育人工作责任制。学校还发挥与企业行业联系密切的优势,铁路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大国工匠等群体来到学校,面向学生“现身说法”,传承“工匠精神”。

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广州铁职院秉承“学生在哪里,党建、思政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的初心,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学校不但突出党建领航、思政赋能,通过管理协同、服务下沉,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和思政教育高地,还优化育人空间,加强内外环“同心圆”建设,推进“一站式”社区实体化建设,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

启智润心、以文化人,培育有追求、有情趣的“火车头”

今年6月,“翰墨薪传”第三届广东省教师书法作品展在广州铁职院科教城校区开幕。这是学校连续第三年承办广东省教师书法作品展。“我们足不出校园,就能收获沉浸式的书法艺术体验。”广州铁职院学生邹静怡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涵养学生们的高尚追求,还能滋养他们的优雅气质与健康情趣,这有助于他们在幸福快乐中追求更高更远。我校传承铁路文化基因,构建‘学匠人、砺匠能、守匠心’校园文化体系,以改革创新、发展提升为主线,持续弘扬‘一训三风’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作风。”张竹筠表示,广州铁职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企业文化滋养、艺术文化熏陶,建设省级以上美育教育基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养理工科学生的“文化范儿”。

建立“百部经典、百名导师”导读制,通过“领读+阅读+分享”3年内读完100本经典图书……广州铁职院以“匠心”为魂,将共读经典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囊括经典,阅读人生,共读经典100+1”阅读延伸空间。

“在广州铁职院读书的三年,我磨砺了自律、守时、节俭、坚毅的品质。”2021年,广州铁职院教师吴静与自己的两名学生同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他们将学校奋勇向前的“火车头”精神、尽职尽责的“道钉”精神、默默奉献的“铺路石”品格落实为行动,并薪火相传。

建校49年来,广州铁职院共培养出20多名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以及一批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国工匠。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厚的劳模资源,建立劳模文化阵地,汇编劳模成长案例,探索劳模文化育人机制,开展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为内核的专业文化教育活动和职业精神系列讲坛,培养能吃苦、懂技能、会创新、高素养的学生群体,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模文化育人品牌。

为促进专业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并行,广州铁职院还立足类型定位、社会趋势、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学生特点,构建“全人多景”心理工作协同模式。学校通过混合、互补、嵌入路径,在课程学习、校园生活、家庭教育、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的生态场域多元融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育学生职业心理品质。

科研育人协奏,唱响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曲

人工巡检轨道有无入侵物,时间成本高,还可能漏检,怎么办?在广州铁职院教师李小明指导下,江永锋等学生团队开发的“铁巡卫士007——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的开拓者”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实现了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家金奖“零的突破”。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推进科创育人,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放入教学资源库,带动更多学生解决行业、产业技术问题。学校实施教研协同育人计划,打造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高铁动力齿轮箱相关技术原来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广州铁职院机车车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管春玲带着刘天纵等学生一起跑企业、做调研,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复兴重器——高铁动力齿轮箱制造技术的中国突破”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教学和科研不分家。”广州铁职院教师康利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训内容。她带学生改良高铁受电弓扭簧的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突破原材料自主化,项目“优耐簧——高铁扭簧增材制造的中国突破者”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广州铁职院还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应用研发平台,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建设,开拓“职普融通”应用型研发平台,建立创新企业研发中心,指导1130人次学生参与技术、工艺开发。

作为行业院校,广州铁职院实施政校行企全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利益共享、系统共建、管理共治的系统育人工作机制。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学校瞄准新时代对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类型多层级协同育人平台,实施“训·赛·研·培·证·创”“六位一体”工作室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全员参与教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高端化人才。学生获38项国家奖项、53项省级奖项。

校企“六位一体”实践育人机制,让学生践行报国心

每年春运时节,在广东很多春运服务站点都能看到广州铁职院师生志愿者的身影。学校坚持项目实践和育人导向相结合、志愿服务和民生需求相结合、大爱传承和文化引领相结合,与广州铁路局集团、广州地铁等单位构建校企实践育人平台。广州铁职院连续20多年共组织超6.3万名师生开展专业化春运服务。

学生志愿者与铁路职工奋战在春运一线,近距离感受“火车头”精神、“铺路石”品格、工匠精神、高铁速度,学生职业素养从“感性认知”经由“实践体验”,实现了“内化践行”的飞跃。学生通过春运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提前与合作企业“预热”,为“毕业即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学校把‘忠党心、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张竹筠说,广州铁职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优势,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勤工俭学、就业指导为一体,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机制。学校现已探索出“一体两翼三平台”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以校企协同育人为主体,以课内学习与课外实操相结合、素质养成与技能锤炼相融通为两翼,以夯实学生德育教育、成长成才和生涯导航为三大育人平台。

今年暑期,广州铁职院组建了校、院两级共13支实践团队奔赴广东多地开展社会实践。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基层所需。以“丈量调研村庄每一寸土地”为实践初心,广州铁职院“扶‘瑶’职上”团队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国家资助圆梦,点亮繁星。

为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广州铁职院“大思政”工作育人体系从校内向校外拓展,以社会实践课程化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学校以“服务春运”龙头项目为杠杆,撬动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和文化科普宣讲、社区义修等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集群拓展。学校实践育人呈现出“实践机制长效化、实践活动常态化、实践内容课程化、实践运行项目化、实践主题时代化、实践载体基地化、实践参与全员化、实践考评多元化”八大鲜明特点。

近8年,广州铁职院共发动120余人次教师、3500人次学生,组成百余支服务分队,赴省内多地及周边省市的200多个城镇、农村、中小学和社区单位进行实践。学校“i志愿”系统注册志愿者达4000人。

勇毅笃行向未来。广州铁职院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推进“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助力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吕猛 赵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