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三问三答”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20日08版

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瞄准建设“高水平特色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淬炼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统筹推进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内涵建设提质增效、办学层次提档升级。学校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第二批试点院校”现场复核,先后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学校等称号,谱写了“特色鲜明、质量出众、师生幸福、人人出彩”的新篇章。

“产教研融合发展”之举,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之问

学校坚持“立足淮安、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办学定位,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新需求,高质量支撑产业升级。依托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机制,产教研深度融合、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大力实施专业智改数转计划,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特色鲜明的校级专业群5个,学校会计专业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江苏省A类品牌会计专业验收。学校坚持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化“财经底色”与“技术素养+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跨组织协同、跨院系协调、跨专业协作,构建“商科+工科”综合实训体系,大力推进产业链、人才链、专业链、课程链“四链集成”,深入开展“三教”改革,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2021年以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新增国家教学资源库1项,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0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学校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资源统筹协调,以提高科研质量为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引领,以成果激励机制为保障,建立开放、联动、产业化的协同机制,打造面向专业前沿、面向区域需求和中小微企业的多样化科技共同体,争取高层次标志性科研项目,形成科研成果,推动科技工作“提质培优”。立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28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5项,获批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1个,2022年科研到账经费比10年前增长近8倍。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释放人才队伍新活力,统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构建“引培用”全生命周期教师发展体系,形成国培、省培、校培、院(部)培、自培“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近5年新增教授11名、副教授82名,新增博士54名;获批江苏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22名、省科技副总9名、产业教授10名、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

“五育并举人人出彩”之为,答“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之问

学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体系。坚持“面向人人、五育并举,一以贯之、三级联动”的理念,把德智体美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学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实践”入选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德育特色案例。学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适应性,新增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高职本科“4+0”项目3个、高职本科“3+2”项目3个,培养外国留学生162名,2785名同学通过专转本考试被本科院校录取,学校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前列。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会计、银行业务、物流、数学建模等多项技能大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江苏省“最美职教生”徐欣等10余名学生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校的教育管理、共青团、学生资助、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学生为本、服务主导”,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入选江苏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1项。项目化推进思政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连续4届获评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坚持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形成文化育人“一院(部)一精品”。获江苏省第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知识闯关竞赛优秀奖,获评淮安市“践行周恩来精神模范团队”4支。

“依托专业三解三为”之策,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问

学校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切实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财政、税务、金融、法律、粮油等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技能融入人民生活,在普惠性人力资本培训、就业困难群体技能提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发挥托底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粮油技术”为粮商解难。学校建有江苏省淮安饲料安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淮安市面粉加工技术服务平台、淮安市粮食加工与仓储检验技术服务平台,承担省级、市级项目16项,依托多名博士教授组成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助企助农实践创新项目;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共建江苏省粮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地方粮油饲料企业、粮食购销公司培训员工3000余人次;与淮安市共建全国首个以节粮减损为主题的专题网站,被江苏省表彰为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创新创优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品牌,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

“电商直播”为乡村解困。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商会、企业和村镇,建立“政行企校农”五方联动模式。学校电商直播师生团队联合淮安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淮安市农业品牌协会等开展“直播助农,闪耀青春”公益直播助农活动;学校电商直播学院与淮安市商务主管部门、淮安瀚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电商直播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紧扣地方龙虾产业,以“数商兴农、振兴乡村”为主题,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法律援助”为公众解惑。学校成立淮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扶危济困、育训结合”为宗旨,构建普法、咨询、诉讼代理“三位一体”的维权体系,年均开展普法宣传100余场,代理法律援助案件30余件。学校与淮安市司法部门、淮安市律师协会等联合实施“法律精准援藏”活动,建立“群汇知缘西藏班”,培养藏区紧缺法律人才500余名,开展普法宣传300余场,受理咨询1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00余件,在藏区开设律师事务所1家,建立“法律援藏远程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为藏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法制宣传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校长张维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建设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全面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打造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高地和全国粮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努力答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李加美 刘锦翠 邹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