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1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挥应用价值,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数字全球化持续推进,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组建国家数据局,标志着中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加速落地的全新阶段。聚焦教育领域,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中国行动。

聚焦到学校发展,在“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就明确将“数字化”作为学校的特色追求,将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作为奋斗目标。“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学校提出“云中高职”战略,打造“云中广科”样板,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专业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3年是本轮“双高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轮“双高计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如何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赓续前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要数字化?

数字化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并提出了“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的明确要求。怀进鹏部长强调:“教育系统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我们将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数字化不仅是国家战略的要求,更是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5%。2023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幅增加,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仅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达到了8400万人。可以讲,数字经济已成为众多劳动者衣食所系,离开了数字经济我们已寸步难行。

数字化转型还能给一个组织带来显著的价值效益,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以华为为例,自2016年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由变革指导委员会主导,通过“长短结合”的战略引领,开展数字平台建设和“触碰到企业灵魂”的业务重构,带来的是“手机智能制造每28.5秒产出一部手机,生产效率提升5倍”“销售收入翻番,但人员未显著增长”的巨大效率提升,带来的是华为在困难时期仍不停步的勇气和底气。

数字化是什么?

我们经常讲信息化、数字化,要理解数字化的内涵和特征,就要明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它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工作中我们常常提及的信息化是狭义的信息化,指的是信息化历史进程的当前阶段,特征在于以信息化的手段记录现有业务数据,执行现有业务流程。狭义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建设,以投资驱动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做大“增量”使得建设的相关方都受益。狭义信息化的价值主要在于生产运营的优化,一般不会涉及组织的业态转变和产品服务创新。

我们所讲的数字化是指信息化历史进程中正在开启的新阶段,特征在于以数字化的思维和技术改造业务流程,产生新的数据,改变运作模式,创造新的价值。数字化的重点在于整合,以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驱动业务重构,通过优化“存量”以局部利益换取全局利益。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变革指导委员会主任郭平所言:“数字化转型不是赶时髦,而是一场触及企业文化、业务模式、责任和权利体系的深刻变革”。而成功的数字化也会为组织带来从生产运营优化,到业态转变、产品服务创新的全面飞跃。

数字化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而是我们身边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例如在2022年,针对“新生学号在报到正式分班后生成,使得新生入校一周后才能享受信息化服务”的问题,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质量办牵头、现代教育中心技术支持,教务部、学工部、财务部、总务后勤部等部门紧密协同,梳理规范了包括22个大步骤的迎新工作数字化流程,优化调整了13个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了发放录取通知书一周内即可生成新生学号并提供信息化服务,极大提升了新生的入学体验和迎新工作效率,这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生产运营优化的典型案例。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针对“传统IT类实训依赖于本地部署的硬件,无法实现远程实训,实训环境建设难更新慢”的问题,采用混合云模式建设云中实训平台,打造”云实一体”云中教学实训环境,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训练、即时展现、智能评测”,建成云中实训上线课程42门,项目资源数量超过100个,累计开展云中实训超过20万学时,这就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产品服务创新的典型案例。例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学院精准对接区域制造业供应链,面向智慧零售、智慧营销、数字商贸等新业态,聚焦“服务+制造”,“教、学、管、评”四维推进专业群数字化升级, 就是通过开展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业态转变的典型案例。

数字化转型怎么做?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标准指引。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数字化转型也应以《规范》和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依据开展。

《规范》中明确,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与服务流程,增强学校的治理能力,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可以看到,数字校园的实施已不再是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等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建设,而是涵盖学校运营和各项事业发展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校园的实施应“以发展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支撑职业院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为核心内容,通过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形成促进师生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数字校园包括师生发展、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网络安全、组织体系等内容,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在数字校园实施中,应遵循坚持育人为本、注重体验,坚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坚持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数字校园是涉及全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事。为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规范》指出:“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全方位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学校各个方面的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系统化、体系化的学校改革与发展工程,要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进行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涉及学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相关业务信息化必须由各业务部门主导,在学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切实落实各部门的数字校园建设责任和协同义务,应将各部门数字校园建设任务完成及其绩效情况纳入学校考核体系”。

广科院数字化转型做了什么?

自2019年“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针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理清了发展思路,规划了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行动,较好地达成了既定目标。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学校就提出“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成果导向(OBE)等教育教学理念,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面向两类学习者(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提供三个发展路径(岗位群就业、创新创业、学历深造)、分三阶段异步组织(基础知识、岗位核心能力、个性发展能力)、校企“双元”育人。

“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价值就是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

 图1.jpg

图1 “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

“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必然要求构建全覆盖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并将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必然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求。

学校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现状,围绕“二三三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一是数字化的人才培养怎么做。问题1:在数字产业化人才培养方面,软件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如何建设;如何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依托软件技术专业群开展数字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问题2:在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推进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会计信息管理、现代文秘等其它专业群的数字化升级和实训条件提升。

二是数字化的学校运营怎么做。问题3:如何面向“教学、教师、学生、考核评价、行政管理”,通过技术、数据、流程、组织的全要素数字化推进学校治理变革,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如何围绕未来教育形态,实现“云中大学”学校形态的变革,使学校成为形式上更丰富、本质上更自主、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方式上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前一阶段重点完成了什么

聚焦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围绕四个关键问题,学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将“消除孤岛,云中学考,数据为王,生态环保”作为工作指南,重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构建“云中高职”生态,打造“云中广科”样板

2020年4月,学校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云中广科”发展目标,开展顶层设计,围绕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开展联合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双方聚焦高职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提出“云中高职”战略,构建“1+1+N”(广科+华为+合作伙伴)生态,共同探索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探索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可持续演进、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为此,学校成立了云中高职研究院,与华为联合了设立云中高职样板点,建设了“云中广科展厅”,于2021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数字化产教融合峰会暨“云中高职”战略发布会,并围绕鲲鹏数字生态人才培养、数字校园联合创新和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等领域校企联合开展工作。

2.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匹配、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精准画像、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岗位的精准定位、教与学的精准同步、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精准评价与反馈,课程、师资、专业(群)和学校的精准诊断。计算机学院“先行先试”,开发了实训云平台、产业大数据平台、人才分类精准培养大数据平台、教师发展图谱、智慧实训管理平台等10个支撑系统,探索数字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目标是实现实训实战课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真实项目的同步对接、实训实战资源的快速开发与迭代、实训实战教学环境的弹性构建与便捷更新、师生随时随地融入实训实战教学、虚实结合的实训实战环境和资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先行先试”,采用统一架构打造云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按需分类完成了专业群57间实训场所的升级改造,通过云实训平台开展新形态的云中实训教学。

3.构建“校企合作”数字校园新形态

一是构建数字化基础平台。目标是消除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流程孤岛、门户孤岛和教学环境孤岛,为各类教学、管理和服务应用提供资源、数据、公共服务和集成的支撑保障,实现在统一技术架构和标准规范下校园应用的统一开发管理。已建成有线无线统一管控、统一认证和统一安防的融合网络。建成混合云平台,实现各类管理服务应用统一上云,软件技术专业群采用混合云模式开展大规模云中教学实训。建成校本数据中心,实现校本数据共享和数据驱动应用开发,目前数据总量4.97亿条,日均数据交换量0.91亿条。建成集成平台、平安校园视频监控平台,和包含统一认证、人脸库、视频分析等功能模块的通用能力平台。

二是提供泛在化校园服务。目标是实现人、事务、知识、硬件的多维度全网状链接,满足多区域、多参与方、多用户角色“随时参与、随地融入”的终端接入、数据共享和服务获取。基于华为WeLink平台自主开发深度定制了“云中广科”移动端统一门户。建成统一通讯录、消息中心、资讯中心、事务中心、个人工作台等模块,实现了网办大厅、OA协同办公等关键应用的深度集成,开发上线了超过30款校园应用,开展了灵活的视频会议和直播服务,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办事办公、知识分享、信息沟通和组织管理的移动端统一入口。目前,WeLink注册用户3.1万人,活跃用户2.9万人,已集成各类应用和办事流程139个;2022年提供各类移动端服务超过3000万人次。

 图2.jpg

图2 WeLink移动端统一门户

学校数字校园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学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云中广科”顶层设计,构建了“简洁高效,安全可靠”的统一技术框架,以需求为驱动开展了各层面的数字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努力为全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和技术保障。

 图3.jpg

图3 云中广科“3+N”统一技术框架

通过统一技术框架下的支撑条件建设,可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如下技术条件。

1.云化数字底座

提供面向全校业务的统一混合云底座,提供校园全覆盖的“5G+WiFi+光”高速校园网,按需提供面向应用的智能化终端物联系统。

2.公共支撑平台

提供学校全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逐步提供数据、应用、消息和设备的统一集成与开放,按需提供统一身份认证、人脸识别、视频分析、XR虚拟仿真、物联网管控、消息统一发送等通用服务能力。

3.校园应用生态

提供各类公共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和流程管理,提供云中智慧教学环境解决方案支撑云中教学实训场所建设,构建“师生共创”的校园应用开发机制支撑各类应用需求的低成本快速开发迭代。

4.统一服务中心

依托移动端WeLink平台、PC端网上办事大厅,提供“一屏(手机屏)一端(PC端)、一键可达”的统一便捷服务,实现个人驾驶舱、消息中心、办事中心、服务中心、应用中心、制度中心和个人数据中心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推广技术应用,将围绕实现更充分的资源共享,重点深化混合云在校园各场景的应用;深化校本数据和通用服务能力的使用;构建校本智慧大脑辅助科学决策。围绕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重点引入5G随行专网,为师生提供校园网无感VPN访问服务;构建数字化客户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的客户服务能力。围绕构建更安全的校园环境,建设周界防范和智能门禁等安防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安全综合预警系统,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中心。

“云中广科” 数字校园下阶段怎么做?

回顾学校前一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在“技术+数据”,构建新型能力体系。确定了数字校园顶层设计和总体技术框架,构建了数字底座和一体化公共平台,开展了数据治理实现数据驱动的开发体系,构建了校园应用开发生态,软件技术专业群先行先试探索数字化融入全过程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群开展数字化升级,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未来三年,我们将主要聚焦在“流程+组织”,重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新型价值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高质量发展,将数字化融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支撑的大规模个性化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专业数字化升级,开展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二是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统筹建设和共享使用。三是以流程再造、新技术应用和数据挖掘为主要手段,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管理效能,构建新形态的云中校园。四是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持续构建“云中高职”生态,充分发挥共创共享价值。

希望经过全体广科人的不懈努力,在“十四五”末期,学校能够通过全面创新,建好“云中广科”样板,初步实现“云中高职”的发展目标,贡献可复制推广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和解决方案。


(撰  稿:广科院 何磊;通讯员:广科院 孔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