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三方视角直面问题

访质量报告主编、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


发布时间:2015-07-2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记者 翟帆

    记者:今年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第四年发布。我们注意到,现在发布质量年报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多,这是否为今年报告的编写提供了更多依据?

    马树超:是的。今年有1280所高职院校发布了质量报告,涵盖了包括民办在内的所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质量报告发布从国家示范和骨干校扩大到省级示范校,再扩大为公办高职院校,到今年实现了高职院校全覆盖。这几年,质量报告的内容、结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计分卡”到“资源表”,再到今年的“服务贡献表”,为展示高职教育质量提供了量化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发布的质量报告为今年报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记者:今年的质量报告都有哪些特点?

    马树超:今年的质量报告,我们概括了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的全覆盖。就是我刚才讲的1280所高职质量报告面向社会发布。第二个特点,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高职院校的质量报告进行了合规性评价,发布了倒数50名的院校名单,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能够重视质量报告,按照要求编制与发布。第三个特点,这次年度报告专门设计了服务贡献表。用6个指标来探索职业院校对于当地经济、对于行业发展的服务贡献。这既是一种评价指标,也是一种引导性指标,它与“计分卡”一起构成了高职教育产出导向的质量观。第四个特点,我们采用从服务贡献表里抽取单项指标,排序后等距抽样的方式,作为全景式展示高职院校质量的工具。我们尝试做了两张表格,一张是地级市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实例,另一张是涉农类高职院校技术服务收入实例。从中可以看出,院校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今后我们将抽取更多的单项指标,在投入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上展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第五个特点,更加突出第三方视角,直面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指出目前投入存在很大问题,某中部地区地级市举办的职业院校,生均财政经费不足2000元,这一数字仅为同城省属职业院校财政经费的五分之一;在东部同一省内,不同发展水平地级市的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投入水平差异超过了8倍。我们认为,地级市高职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不足,制约了高职内涵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对省级政府统筹高职教育发展能力形成挑战,也对地市级政府举办高职教育、依法按照生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办学经费能力形成挑战。

    记者:高职院校发展中困难不少,但亮点也很多。我们注意到,这些亮点在报告中也进行了呈现。

    马树超:是的,今年的质量报告我们概括了九个亮点。

    第一,高职学生的91%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家庭背景为农民、农民工的占52%。他们需要更多的经济资助,而我们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扩大助学金的覆盖面。第二,高职毕业生的月收入在持续增长。从2011届的2482元上升到2014届的3200元,与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差距从19%缩小为15%,这点非常值得高兴。第三,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增加,2014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达到3.8%,这在高等教育里是比较高的。第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光有数量已不足以说明问题,报告注重了高职院校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这个重要环节。第五,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信息化教学资源重视建设与应用并重,线上线下结合培养人才。第六,重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我们介绍了很多高职院校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属地化员工的案例,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第七,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特点日益凸显,有很多案例。第八,发挥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的优势,成为服务贫困地区和乡镇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我们强调结果和质量,有一系列精彩的院校做法。第九,服务中小城市的发展和未来。高职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有很多案例。值得重点介绍的是,作为全国第一所县级示范高职院校,沙洲职业工程学院坚持根植和服务张家港,毕业生近80%落户张家港,对当地新增高技能人才贡献度达到50%。学院在当地与保税区和沙钢集团齐名,被誉为“张家港三宝”,非常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