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维涛:在新起点,为制造强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28日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我校电气信息工程系盛维涛老师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图片10.png 

在从教的十年间,盛维涛始终坚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立德树人苦练内功,做专业带头人,潜心钻研传承技艺,赓续工匠精神。

一、无惧挑战,潜心钻研

2021年12月,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其中有一个赛项惊艳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仪器仪表制造工(仪器仪表与智能传感应用技术)。在这个赛项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盛维涛、张斌不仅获得了该赛项职工组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何俊汕和何金阳同学获得学生组一等奖,真切诠释了无惧挑战、言传身教的涵义。

盛维涛今年37岁,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主任,除了要完成个人的教学任务,他还要统筹教研室的工作,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关心教研室老师的工作和发展,引领科研、教研工作有序进行。即便承担着如此繁忙的日常工作,盛维涛还是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备赛和指导的双项工作当中。

仪器仪表制造工(仪器仪表与智能传感应用技术)赛项,是本届大赛新增赛项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可参考的资料和经验稀缺,盛维涛就利用教学工作以外的休息时间抓紧消化资料,再讲解、指导和培训学生。

图片11.png 

(盛维涛和张斌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

二、言传身教,顽强拼搏

2021年九月下旬,由于参赛训练设备还没到位,盛维涛便和张斌带领学生前往杭州设备厂商处现场学习设备。由于时间有限,师生每天顶着酷暑,要在工厂待上接近12个小时,分秒必争地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尽可能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回到酒店之后的他们也不能停下,还要继续研究图纸资料,争取能多发现问题,第二天再到现场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熟悉了设备、解决基础功能之后,师生组就开始了不断地强化训练,想办法提高自己的速度,缩短任务完成的时间。完成组态软件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腰酸背痛是常态,但师生之间互相鼓励打气,比拼着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真正到了比赛,盛维涛和张斌两位老师反倒平静了,全神贯注于比赛中,尽量把自己平时训练的成果展示出来。在比赛中,他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选手的努力拼搏,对技艺技能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盛维涛感慨说,这次比赛能获得丰硕成果,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学校师生员工的全力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深深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去迎接挑战”。

图片12.png 

(盛维涛(左二)、张斌(左一)获得职工组冠军,指导学生何浚汕(右三)和何金阳(右四)获得学生组一等奖)

三、苦练内功,反哺教学

大赛对盛维涛而言,是一段难忘的人生记忆。在取得丰硕成果之前,他沉淀、积累了十年。从2012年入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他参加国内外培训10余次,不断深化自己对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的理解。在教学工作中,他一直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教学实践。他把真实技术服务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反哺课堂,实现教学内容更新对接技术进步,这个模式应用成果被评为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盛维涛先后主持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电气化专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高职高专电气类“省级精品专业”、首批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该专业目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此外,他参编高校教材3部,其中《电工技能与工艺项目教程》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全国一流专业国际可交流项目”、中泰师资工业机器人培训双语教材、机器人项目库案例库建设等;在核心期刊及其他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图片13.png 

(盛维涛在实训车间)

四、传承技艺,自主创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国家“重装”基地核心区域四川德阳,经过60年的坚守和发展,厚植工匠精神。学校聘请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罗东元为特聘教授,建立罗东元大师工作室,打造产学研平台文化育人阵地。通过大师示范、工匠引路,营造培养“大国工匠”的浓厚育人文化氛围,为师生构筑大国工匠成长之路。

盛维涛作为工作室核心成员,立志传承大师绝技绝活、赓续工匠精神,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他通过学生进团队、进项目,在团队内建立传、帮、带机制,带动更多师生钻研智能制造技术,投身智能制造行业。

图片14.png 

(盛维涛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比赛)

近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合多方资源,打造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德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高水平产学研平台,盛维涛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了平台建设工作。

他带领技术团队开展研制和技术攻关,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大型模锻件机器人自动缺陷消除系统”项目,研究用机器人智能生产装置代替人工,解决铸锻件打磨抛光、焊补、缺陷处理工序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基于机器人的隧道渗水治理自动开槽系统”项目,是中铁二局五公司委托研制,主要解决老式铁路隧道渗水治理中的渗水槽切割问题,这项技术能够达到20倍人工的开槽效率,大大缓解铁路隧道治理工程普遍存在的工期延误问题,降低劳动强度。

此外,平台还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川油宏华、东方锅炉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技术培训100余人次,校企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孵化转化和人才培养,带动区域协同创新,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盛维涛有一个理想,他说,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带动更多劳动者关注智能制造领域,钻研智能制造技术,投身智能制造行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建功立业。

来源: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