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工院机械老师三年内获70余项专利


发布时间:2021-04-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这种束腰挂载背带,有多孔收绳吊袋,形成多部位均衡使用的效果以减少劳动强度……”这是专为外卖小哥设计的“束腰挂载背带”。

一排排放满零件的货架,一张堆满稿子的简易方桌,一台电脑,这就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小刚的办公室,乍一看,还以为间工厂的仓库。虽然办公室非常凌乱,但是王小刚却是学校出了名的“发明专利大王”,从2018年起,王小刚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0余项,还有20余项发明专利正在进行实质审查。特别是在2021年的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0多项。

image002.jpg

王小刚说,他有个专属的思想碰撞时间,“在上下班路上,别人开车我蹬车,每天将近1个小时骑自行车来回,我就在思考解决方案”。也正因为喜欢奇思妙想,他的发明有点层出不穷,灵感大多源自生产和生活。

孩子小时候喜欢荡秋千,但小区里的秋千年久失修、公园里的要排长队。于是王小刚给孩子设计了一款可收缩携带,也可以落地当椅子的户外多用折叠椅。

看到电脑桌上杂乱地缠绕着很多电线,整理起来麻烦,且不美观,于是他设计了一种弹性钢片式线扣,替代塑料扎线把会议台上的明线全部固定在一起,利用弹性变形,可以将不同直径的多个束线进行捆扎,既美观又高效。

image004.jpg

王小刚老师经常走访企业,他发现企业的生产一线有诸多的改进空间,特别是机械制造与装配环节,因为缺少特定的装置,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亟待提高。在大部分小型企业中,囿于生产成本,不愿投入研发,而高水平的专业的研发团队无意于低投入、面市少的项目,导致小型企业在制造和装备环节就出现了较多的困境。面对该困境,王小刚老师将目光聚焦到机械制造与设计的环节,经过巧思妙想、日积月累、忠于需求、解决痛点,促生一个又一个解决方案。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王小刚和家人居家留守的日子,成了他发明的高产期:前后三个多月,爆发出30多个金点子,最终20个项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当时为保障安全有效隔离,有些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配送生活物料。王小刚说,看到工作繁重的他们而萌发了设计束腰挂载背带的想法,还有那些外卖小哥、快递员长期繁复领取重物,对手腕手肘、肩膀会造成损伤,我就想设计一款背带解决这个问题。在王小刚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喜欢上了发明,并且取得了一些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去年疫情居家留守时,我们常玩发明游戏,他提点子,我指导他一起做。

image006.jpg

那段时间由父子俩共同完成的发明也被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比如,有个阻尼延时推进工装,就是其中一个。王小刚说,疫情期间偶尔会赖床,但早起的家人会有声响既想安静又想通风,所以设计了这个装置,通过阻尼达到缓慢延时关门的目的。

在王小刚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十多架钢管制作的“铁马”。“这些都是利用机械原理,新研制的一系列儿童骑乘玩具。”幼儿不太会骑行,这款‘铁马’只要上下踩脚蹬就可以前行,不用手就可以控制方向,可以让孩子“骑马打仗”。据介绍,目前王小刚发明的这一系列“铁马”已经被玩具公司看中,不久将投入生产。

王小刚不仅喜欢发明,还喜欢带着学生一起发明,他将普通课堂转变为专创融合课堂,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意、创业融合在一起,启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有两三名学生收到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王小刚的影响下,他刚上五年级的孩子也喜欢上了发明,并且取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王小刚说:“我一直教导他们搞发明要做到‘大用无用’的境界,做发明是要对社会有用,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名誉和利益。”

临时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