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季:编好用好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1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7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强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以系统思维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研制工作,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新”,在目录架构上突出“特”,使职业教育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一、思想基础:切实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职业教育办学“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纲要》明确了我国中长期发展方略,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科学分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基础,也为新专业目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依据。从根本上讲,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是被动地、追赶式的适应,而应是主动地、同步甚至适度超前的适应。

(一)适应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

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必然趋势,并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专业目录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全面系统推进专业升级改造。特别是设置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技术应用等前沿专业,着力培养能够适应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量子科技等新科技、新产业发展所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批具备数字化素养,拥有数字化职业能力、数字化技术能力、数字化组织能力的新一代“强国工匠”。

(二)适应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协调我国产业结构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现代农业领域,新专业目录主动服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需要,设置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畜禽智能化养殖等专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定位,在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中设置对应专业。如设置集成电路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速铁路动车组制造与维护、生态保护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等专业。在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需要,设置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智慧社区管理等关系民生的紧缺领域专业。

(三)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需求

推进城镇化,人是核心,建设新型城镇,发展好职业教育是关键。新专业目录将职业教育置为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经济元素和人力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在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适应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设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智慧水利技术、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等专业。在乡村振兴领域,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设置牢牢端住饭碗的专业,如设置现代种业技术、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等专业。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设置绿色低碳技术、智能环保装备技术、水环境智能监测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

(四)适应社会民生多方需求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新目录服务平安中国建设,对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求,设置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等专业;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智能安防运营管理、数字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服务等专业;服务质量中国建设,设置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检疫、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适应区域协调发展,设置智慧城市管理技术、嵌入式技术等专业;适应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设置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医药类专业。

(五)适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职业教育对振兴实体经济意义重大,在促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广阔空间。新专业目录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国际运营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中文国际教育、应用韩语、应用泰语、应用越南语等专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接通“信号”;另一方面加大电信、轨道交通等专业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实力”。

二、内在逻辑:全面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好职业教育“一盘大棋”,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为标志,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核心,同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版专业目录首次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全面覆盖了国际通行的41个工业门类,对接了最新发布的新职业,设置专业大类19个、专业类97个、专业1349个,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基本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一)升级改造增强适配性

新专业目录全面对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保留符合产业人才需求实际、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以及特种行业领域需求的专业;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需要,新增、更名、合并专业;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撤销。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保留171个,调整(含新增、更名、合并、撤销、归属调整、拆分,下同)225个,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专业保留414个,调整439个,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专业较试点专业清单保留39个,调整208个,调整幅度260%。

(二)统一框架强化组群逻辑

按照有利于职业学校专业集群发展,促进专业间资源共享的原则,新专业目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兼顾学科分类,确定专业大类、专业类划分,既考虑专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 需要,同时兼顾教育统计分类惯例。原高职专科专业目录框架保持稳定,将原中职专业目录由2级调整为3级,统筹高职本科专业,形成新的专业框架体系。专业大类划分、数量和排序保持基本稳定,名称略有调整。专业类由99个调整为97个,进行小幅更名、新增、合并、撤销和归属调整。

(三)上下衔接避免孤岛效应

新专业目录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不同层次专业的有机衔接,促进职业岗位群逐层提升,培养目标和规格逐层递进。中职强调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运行维护服务等,高职专科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工程技术工作,高职本科强调针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作等。如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分别设置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作物生产与品质改良专业,对接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中职设置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高职专科设置茶艺与茶文化,体现了不同层次的专业定位和有机衔接。

(四)系统设计规范专业代码

遵循一体化设计理念,新专业目录统筹专业布点、内在关系等因素,兼顾专业设置管理的稳 定、便捷,对原有专业代码进行重新编排。专业代码统一按6位数编排:第1~2位数为专业大类顺序码;第3~4位数为专业类顺序码,按照专业目录框架专业大类中专业类的先后顺序编排,三个层次采用相同代码;第5~6位数为专业顺序码。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大类分别使用衔接的“61—79”“41—59”“21—39”字段,同一专业类采用同一专业类顺序码,为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设置纳入统一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三、内在价值:整体优化供给结构和发展质量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德技并修、育训并举,要求目录修订工作必须坚定初心、协调各方、面向人人,在规范的基础上兼具灵活。

(一)坚守教育初心做好研制工作

“十三五”时期,全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1200余个,专业布点数超过10万个,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目录研制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目标聚焦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具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新职业场景、新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对接新阶段新要求创新研制模式

专业目录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专家组织智库作用,凝聚近30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解读产业趋势、前沿技术,提供咨询指导;成立顾问组、工作组、综合组、研制组,行指委、“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等800余人深度参与,开展76次讲座、55场大组会议、360余次小组会议,调研企业2000余家, 两轮征求行业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意见,回收各方面建议2400余条,认真梳理后逐条研究、多轮沟通,并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审读。

(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适应新发展格局,优化教育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处理传统专业和现代专业、一体化设计与特色设计、分段培养与系统培养、教育主导设计和行业指导设计、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兼顾不同职业学校、不同工作岗位对专业口径宽窄的不同需求,充分考虑中高职贯通培养、高职扩招、社会培训、军民融合发展等需求,满足系统培养、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推进理念:全方位抓好目录落地实施

专业建设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能否抓好落实是目录修订工作的关键。推进目录平稳落地,需要国家、地方、学校共同发力。一方面,要指导省级教育部门结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要指导职业院校用好办学自主权,鼓励灵活设置专业。

(一)健全目录实施机制

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既要保持专业目录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又要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设置新专业,体现管理弹性和灵活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地方和职业院校应依照目录和相应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结合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接区域产业规划,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二)落实专业建设要求

专业目录是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教学标准的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应及时更新发布专业简介和相关教学标准,适时修订现行中职、高职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及时动态更新。地方层面,应加强对职业院校的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目录及时调整优化师资配备、开发或更新专业课程教材,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陈子季.编好用好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服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2021(7):5-8.)